2011-05-08 12:19 来源:新华网 字号:小 中 大 转发 打印
新华网成都5月8日电 (记者李寒芳 海明威 陈键兴)已举行7届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首次将两岸青年交流作为会议主题之一,代表中也因而多了不少青春洋溢的面孔。记者也了解到,20多名台湾青年代表中,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参与这一两岸交流对话盛会的“85后”。
“史上最年轻”的国民党中常委
1988年出生的黄健豪是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的一年级学生。2010年9月,黄健豪获选为中国国民党青年团总团长,兼任国民党指定中常委,被称为“百年老店党史上最年轻的中常委”。
背负着这个称号,黄健豪并不觉得压力特别大。他说,作为国民党内的新鲜血液,会更加思考未来要担当的责任。
平时,黄健豪和青年团的同仁们,习惯通过MSN、FACEBOOK、PTT(台湾最大的社群网站)等各种网络平台,和台湾年轻人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观点。“我们也用这种方式宣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和国民党的一些政策,从点对点扩及线、面的传播,达到宣传与认同、争取支持的效果。”
黄健豪饭店房间的书桌边,放着一本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关于大陆经济崛起的书。“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打算参考一下,在论坛上就两岸教育话题谈谈看法。”学习、认识朋友,是黄健豪给此次成都之行定的目标。
谈到论坛对年轻人的启示,黄健豪说:“两岸青年可以由这个机会看看国共两党的前辈怎么达成共识。两岸青年将来总会成为各个领域的接班人,有了这样的观摩学习基础,未来的沟通也会更加顺畅。”
他表示,回台湾后还希望推动建立两岸青年交流的机制,形式可以活泼多样,比如采取当前最流行的团队学习方法“世界咖啡馆”。每四个年轻人一桌,就某一议题畅所欲言。到一定时间,除“桌长”留在原桌不动,另外几名组员随机加入其他桌和新成员继续“脑力激荡”。几轮过后,整个小组集合在一起分享讨论结果,并将小组的共同智慧总结展示。“其实有点像大陆的相亲会。”他笑着说。
“奔”向中华文化的创意再造
张瑞夫的名片背面印着三只五彩斑斓的奔牛,旁边写着“国际奔牛节大中华区总代理”。国际奔牛节是走过全球71个城市,以“牛”为主题的公众艺术活动,2010年首次移师厦门举办。
承接文化创意专案,攻读学业,台北教育大学大四学生、22岁的张瑞夫可以算“牛仔很忙”。他同时还在一家名为“放”的国际文创公司担任企划,并为两岸合办的“法蓝瓷文化创意大赛”提供两岸赛事的组织服务。
2010年,张瑞夫第一次踏上大陆。虽然只在上海待了短短4天,但考察过上海文创园的蓬勃发展后,他也由此萌生了“早一点到大陆发展”的念头。“相较于台湾的产业环境,大陆人口基数多,范围大,文创产业正在起步,进展飞速,”张瑞夫说,北京的798、宋庄,上海的红坊,都是他未来想“投石问路”的地方。
“今年参加这个盛会,也是特别想了解对岸的文创状况和两岸文教交流的前景。听到这么多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发言,见到这么大的场面,感觉很新奇。尤其是关于解释大陆"十二五"规划的部分,这对于职业规划和了解大陆市场都非常有帮助。”张瑞夫说。
一天的交流下来,张瑞夫和大陆的青年朋友们已经慢慢熟悉。张瑞夫说,会上刚结识的四川青年朋友们会带大家去著名的成都宽窄巷子逛逛。“听说那里有不少文化创意小店,我也想去看看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体验当地人怎么玩,了解当地的文化价值观。”
了解大陆朋友的“眉角”
两岸青年人所在的议题分组属于两岸文教合作与青少年交流议题。论坛分组发言的间歇,台湾科技大学研究生魏庆钟也偶尔会“溜”到不同楼层的其他两个组旁听。
“大陆"十二五"规划与台湾"黄金十年"、ECFA实施与促进两岸经济发展,这两个议题汇集了不少两岸的专家和一些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听听这些议题会让思路更加开阔,更能清楚对岸的经济布局。”魏庆钟说。
两岸青年学生共同面临的创业、就业问题,是当天魏庆钟所在的一组中最能引起共鸣的话题。1987年出生的魏庆钟已经算是“创业达人”。他在几年前和朋友合伙创办了创星知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小学生提供趣味的金融知识服务。和大陆朋友交流创业心得,亦是他乐见之事。
“我们这一代没有背负两岸上一代人的包袱,相处轻松得多,”魏庆钟说,两岸之前长期处于互不来往的状况,没有太多机会交流。现在年轻人则可以通过交流活动交换彼此的差异想法,激荡出不一样的思想火花。
今年是大陆学生可正式赴台就读研究生的第一年。魏庆钟此前也曾经作为学生代表,到台湾教育主管部门表达过对陆生赴台的看法。他说,现在的政策仍然对陆生赴台限制颇多,这样凭什么能招到最优秀的大陆学生呢?
“我希望,两岸更多的青年学生能够多到对岸实地学习、生活,慢慢琢磨到一些"眉角"(闽南语,大意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键点),为两岸的未来累积更多的共识。”魏庆钟说。
[责任编辑: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