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交流_专题  >  活动介绍  >  嘉宾发言  > 正文

[回顾]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大陆互联网近年发展特点及展望

2009-07-09 16:01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国台湾网7月8日北京消息 2009年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7日上午9时在北京开幕,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发表演讲,题目是《大陆互联网近年发展特点及展望》以下是全文第一部分:

  各位嘉宾、大家早晨好。

  很高兴来参加互联网业界两岸的交流论坛。

  在这里看到很多台湾的朋友,网络界的朋友们,回想起了互联网协会曾经在2004年在台北电脑公会的邀请下,曾经去访问过台湾,当时还做了很多交流。时间过得很快,将近5年又过去了,我相信两岸的网络产业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今天我想简单地给大家报告一下我们对于大陆整个互联网发展的看法。有一些情况刚才奚部长也讲了一些数字,我就不重复了。

给大家讲三个问题,一个是综述,我想简单地说一下。另外是技术发展的现状,最关心的最有前景的一些目前互联网产业界有技术驱动的。前一些时候互联网协会牵头在科技部有一个课题,课题的名字叫“基于互联网的新兴服务业态”,这个课题做了一些研究。我这里面挑了一些观点讲讲。最后我想讲讲应用发展的情况以及对于互联网未来的一个简单的看法。

  刚才奚部长在报告当中指出来了我们现在的网民已经超过的3亿,真正很关键的一点,我们觉得是在去年年底,2008年的年底。中国互联网网民的普及率超过了全球网民的平均普及率,我们觉得这一点还是很重要。尽管普及率22.6%还不高,我们网络速度发展很快,但是人口普及率低一直上不去。去年普及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大的贡献是农村的网民增长很快,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现在农村农民上网越来越普及。

  关于宽带的问题,刚刚奚部长也提到了,宽带网民的比例是用ADSL为主,也包括光纤以及以太网、局域网包括在内,上网的方式比例是高的。这里要说明一下现在国际上对宽带接入普及率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接入方式,还有一个概念是平均速率。我们也关注到各个国家对于宽带上网的平均速率讲,尽管现在我们网民宽带接入的方式平均很高,但是平均速率相对讲起来还不是很高。所以,这个问题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努力。现在也有计划要推动宽带上网的问题,特别是像上海、北京市现在又有具体的规划,要推动宽带的战略。

  我刚提了农村网民的规划现在是在3亿左右的范畴里面,大概有8000多万现在估计将近9000万,去年一年当中就增加了3000多万,增长速度是比较快,这是一个好消息。

  从互联网的基础资源看现在发展也很快,现在IPV4地址的数量到去年年底有1.8个亿,域名数量有1600多万,网站大概有288万,这是去年年底的数字。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我们IPv6推进的速度相对讲起来比较慢,因为这个方面应该说加快这个速度,这是今后要努力的。

  刚才讲到了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产业现在基本上分成两块。一块是基础运营商的接入服务的产业,还有一块是增值服务商。目前增值服务商大概大陆可能有2万多家。现在也有可喜的现象,过去整个互联网产业来讲,基础接入服务的收入总量,虽然接入服务的家数不多,就是几大电信运营商为主,但是他们的收入一直超过了增值服务的收入。从去年开始,增值服务的整体收入超过了接入服务的收入,而且我们预测今后可能增值服务增长的速度可能会高于接入服务商。现在增值服务市场的规模大体上是500多亿,接入服务大概不到500亿。统计的数字特别是增值服务这一块不是太准确。

  刚刚提到在互联网增值服务的产业里面,主要的是三大产业,一个是网游,这可能是第一位的,将近200亿,这是去年的数字。第二位是网络营销,或者是网络广告,这个数字也有一点差别。刚才奚部长讲120亿,也有人讲180亿,也包括了搜索引擎的营销、广告在内。第三块是电子商务。这三块是目前增值服务产业里面最主要的。

  第二个问题,我想给大家报告一下,刚刚我提到了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的概念,估计今后增值服务产业可能会更快一些,明年增值服务的市场可能会超过1000亿,有的估计有了1300多亿,这个保持收入增长的速度很快。

  下面有三个领域非常值得关注,也是现在大陆等各个方面研究得比较多。第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特别是今年年初政府颁布了3G牌照之后,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把移动通信技术推向了独特的技术能力和互联网天然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它不仅仅是一种接入手段的区别,是移动的接入还是固网的接入,不是接入手段的区别,也不仅仅是固网的互联网的延伸,也不是这样。会出现一种新的我们叫基于互联网的新兴服务业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新的媒体的传播平台,信息服务的平台,电子商务的平台以及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平台。

[责任编辑:许雯]

相关阅读:  

涉台常识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