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达:回归生命层次 迎接健康医学新时代

2012-11-01 16:15 来源:民进中央宣传部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国生命工程院执行院长黄明达(代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陆广莘演讲)

  1999年,世界科学大会的主题有两个。第一,就是总结和反思20世纪的科学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第二个主题是承诺二十一世纪的科学,应当站在全人类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去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

  马克思说过,几千年来,医药是和全人类最崇高、美好的指标相结合的。因此从二十一世纪开始,我们看到注重自我健康崇尚回归自然的社会现象和历史潮流,它的背后蕴藏着社会上强大的对养生保健的需求,对生命的健康需求,这是基于对现代医疗的不满和反思。

  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都是病,什么糖尿病呀、高血压呀----。而我们的医生所谈和所治的也都是是病。这是一个误区,这是我们百年来的误区,我们百年来是笼罩在疾病医学的科学性基础上来讨论医学,就把中医所代表的自然医学排除在所谓科学医学之外、主流医学之外。

  第二个误区,讨论疾病,它是讨论周围的环境因素是什么,这样一些影响因素、刺激因,从刺激因这个角度,线性因果论,这是现代科学的一个理念,即刺激因决定论,化学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论的疗效观和药理学,所以这两个问题讨论的背后,说明我们的医学思想的理论基础非常薄弱。

  二十一世纪,这是应该对全人类需要警惕的问题,所以把医学发展的主题提到了生命文化的高度。中国的文化是关于生命的文化,“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宇宙观,也是价值观。宇宙演化中出现的最伟大的事件,就是在物质世界中出现了生命,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理念。因此中医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叫参赞天地之化育,帮助生命完成它的历史任务。这是一个创造生命的伟大实践,即创生性的实践。至于民生怎么说呢?我想我们今天提出来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们的科学、医学、教育等等都是要以人为本,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一切学问、技术和产业最终的归宿。二十一世纪的科学要站在全人类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高度去思考问题、观察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宗旨也特别强调,就是帮助、培养和发展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个命题就进一步使我们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提出最高的目标和要求,这是医学的终极目的和价值观;第二,人是具有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的,是可以帮助、可以培养、可以发展的,这是教育学;医学更是重要的是帮助提高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但是我们现在的诊疗式医学没有这个说法,寻找到的都是病:“努力找病,除恶务尽。”

  《健康管理》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医学模式和健康管理问题”。为什么健康管理在国外搞了二、三十年就深入不下去呢?就是健康是什么?健康仅仅是一种状态的描述,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和谐,生命的活力在哪里?健康的动力在哪里?这个问题没提出来,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在哪里?用医学的角度来说,也就是人内生的卫生性资源在哪里? 

  我们诊断是找病,治疗是针对这个病消除病因、纠正病理、清除病灶,这就是今天所谓的科学医学。世界卫生组织说了,现代医疗在人类健康长寿影响因素中最多只占8%。所以如果我们引用毛泽东的一句话,为什么成效甚少呢?就在于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在现代医学的诊疗思想里,没有生命这个主体,没有健康这个主体,脑子里就是疾病。疾病就是病因、病理和病位,然后我的诊断就是将疾病找出来以后去治疗,消除病因、纠正病理、清除病灶,这是消极被动的疾病观,因此成效甚少,只有8%的影响,而且还带来了许多弊病,常见于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及过度诊疗,病似乎越治越多、越治越重,而同时人们为此所付出的诊疗费用和身心压力却越来越高、越来越大,这就是当代全球性的医疗危机,也导致了当代全球性的医改难题。

  所以我们看来是这样一个社会现象,背后蕴藏的是社会上对现代医疗的不满意,从而兴起的一个养生保健崇尚回归自然的高潮。但是养生保健事业和健康产业也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危机,生命是什么?健康是什么?它的动力是什么?它的自我生存发展能力在哪儿?也就是说我们的医学研究对象、目标对象、依靠对象、服务对象、学习对象、发展对象没了。我们近百年来所接受的现代科学的医学,实际上就是在建立在消极被动的疾病观基础上线性因果论的疗效观,就是我们叫有效成分作用靶点论的药理学和疗效观,这也是我们中医百年来境遇艰难的很重要原因。

  所以要让养生事业和健康产业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恐怕我们必须回归到生命的层次,是生命的以物质的依赖性为基础的自我独立性问题。也就是人的生命以自我生存和发展为条件,以物质的依赖性为基础的自我独立性问题,这是我们医学、科技、文化、教育、产业在二十一世纪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清华大学搞了一个现代科技革命,我说现代科技革命的前沿就是研究人的自我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学基础,而我们在物质科学上是无法达到的。这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健康保健事业搞了那么多年,还在外围做文章,还在疾病里做文章,没有树立我们生命的以物质的依赖性为基础的自我生存发展能力的独立性。健康的动力是什么?生命的活力在哪里?这是我们中医学要研究的问题,因为现在西医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我说这是一个思维方向和方法问题。以中医学思想为代表的21世纪健康医学将回答这一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健康问题。

  现代医学误区在哪里?一个误区限于疾病学,第二个误区限于刺激因决定论,线性因果论,而忽视了生命体高于物质层次的客观事实,它是主体的反应决定论。黑格尔说,一切对生命体发生影响的东西,都是由生命体独立的决定、改变和改造的东西。所以恩格斯说,只有生命体才能独立的起反应,这跟机械的反应、跟物理的反应、跟化学反应远远不一样,它们都是线性因果论,机械决定的,与主体反应完全是两个命题,但是我们医学研究里面的中医理论保持了这个思想观念和学科特质,但是这个就被认为是不科学,要用物质科学来改造,这是我们二十一世纪还在继承的中医不幸遗产。

  这个遗产是什么呢?就是沿着“西学为用”的方向,走上了中医、中药等“中学不能为体”的不归之路。这是我们二十一世纪初,我们的文化事业、科学事业、医学事业包括健康产业。

  我们现在的医学史是疾病史,没有养生保健史,没有站在这样一个高度。科技史、自然科学史、物质科学史没有把中医放进去。所以我说今天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讨论这样一个重大命题,我觉得很有价值。

  21世纪的医学模式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追求天人相应、身心相合、生态和谐的健康医学模式。这种模式应建立在自主生命层次,中医有一句话,叫“成败倚伏游乎中”,你成功、你失败,你站直了,你爬下,归根结底是自己内部的机制问题,这是生命层次的一个最主要的观点。

  健康医学时代的标志不再是努力找病、除恶务尽,而是寻找健康的钥匙、开启生命之门;也不再是仅仅关注于如何规避损害健康的不利因素,而是更多地关注于如何激发和调动增进人体内在健康的有利因素。

  所以中医养生就是要找出影响生命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能力,中医强调“神气应乎中”,神和气对外界刺激应答的生命主体性反应决定论,这就是中医的学问。中医认为生命的特征对外具有主体开放性,对内体现为营卫气血循环。人体的生命活力对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主防卫功能,二是非特异性抵抗力,三是稳态适应性调节。我们百年医学教科书的误区,就是由线性因果论环境因素决定的。这个病怎么好的?我这个方剂、我这个药;这个病怎么得的?细菌、病毒入侵。中医就说,“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这是第一关键。环境因素“四时之化、万物之变”对人体的健康生命的影响“莫不为利,莫不为害”,世界上没有绝对有利的事,没有绝对有害的事。因此提供一个条件,让有害转化为利,有毒转化为药,通过聚合来化害为利,化毒为药,趋利避害,化腐朽为神奇。

  养生、保健、治病是生命健康工程的三个层次,“上工、中工、下工”,现在“下工治已病”,就被认为是科学的,而把“上工”和“中工”给排除出去了,而且把养生保健用疾病医学的观念去诠释,这是我们小学、中学、大学受的教育,都是物理、化学层次的线性因果论、结构分析的决定论,也就是出身论、成分论和外部因素决定论。所以到现在我们的辩证法内部是根据,外部是条件,怎么也贯彻不下去。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提出以人为本的生命科学发展观,对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医学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都需要重新考虑。百年来我们不是以人为本,我们唯物主义认为唯物才是科学的。

  我们从上个世纪开始提出的关注生存与生命质量问题,这个命题实际上就是生命的价值。生命也不光是自己的,也是整个社会的,如果这个人肢体残废,但是智力上还可以为社会服务,这样也算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生。所以关键是追求人生的价值,这也就是人作为地球上进化到最高等的生物,和其他动物的区别所在。

  当然从教育的角度,我们要强调个性,讲究个性的、全面和谐地发展,在医学诊疗的过程中也要强调个性,强调个性的特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但是从健康养生学这个高度,应该是人类最崇高、美好的理想,不是活着就行,活得幸福不幸福?这个幸福问题,所以我想养生这个含义的高度,随着我们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化和提高。

  健康教育问题实际上应该是一个全民教育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仅仅是教给他身外之物的知识,小学、中学、大学都是如此。所以人到中年、老年了,对健康比较担忧了,是对生命的规律、健康的规律缺乏自我了解。而且我们长期以来医学是研究疾病的,尽找病的,于是长期笼罩在疾病的恐惧之中。

  2012年的世界卫生日主题是老年化与健康。老年这个阶段就是多病在身,有些疾病可能是终身的。现代人普遍存在着对疾病过度的恐惧,过度依赖药物、依赖医疗,而对自己是健康的主人不自信。我近年来看到很多百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不一定都吃药,他身上虽然有伤、有病,但完全可以带病延年,当然我们更最追求有生活质量的健康寿命,这就更需要我们从小从年轻时就开始注重养生保健。

  我们要以人为本,关注养生和民生,就是要让广大民众从小学、中学、大学都受到这个教育,为什么物理、化学我们懂,为什么人的生命健康我们自己不知道?健康教育要从小学开始,这个知识要还给老百姓,进行广泛的生命健康教育。

  今天人的生命健康管理问题,堕落到找病的问题,努力找病,除恶务尽。爱因斯坦曾就他的一个同行朋友经说过一句话:这个科学家很努力,但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成就,他的不幸就是因为他的批判才能始终阻挡了他的创造能力。批判才能,这个问题源于黑格尔讲的一句话,德国的语言有一句话,中国人翻译成“扬弃”。究其“扬弃”这个词语,中国有没有相应的词呢?有!就是“发挥”,发就是发扬,挥就是挥弃,也是个对立的统一。中医的书起码有五、六本是以“发挥”为命名的,《十四经发挥》、《景岳发挥》、《局方发挥》、《幼科发挥》、《本草发挥》。“发”是发扬,“挥”是挥弃。但中国人把发挥一词主要是正面,是肯定的、发扬的、发挥的,发挥你的长处、发挥你的优势,发挥你的优良传统。

  现在我们就用西方的批判精神,所谓的科学批判精神,就批判中国传统的东西,实际上是用低层次的、物质科学的知识去理解生命、理解人,“以物观人,以物制气”。所以我们今天的养生事业、健康产业需要继承与发展。

  另外说到神的问题,西方也有神,中国的神说的很清楚,阴阳者,神明之府也。阴阳是什么?这也是一直批判的,“说阴阳五行是两千年前的封建大本营”什么等等。你研究过没有?为什么生之本,本于阴阳,为什么治病必求本,本于阴阳?现在我们都不讲了,不敢讲了。可是韩国的国旗就是阴阳,阴阳图是他的国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是我们国家的民族性。自卑啊,后来就骂自己家里,掘自己祖宗的坟。

  咱们清末民初派出去几万人到日本留学,学他们的强国之梦。他们怎么强国?“弃亚入欧”。那么中国人也学弃亚入欧,不是把我们祖坟都掘了吗?所以说我们虽然经历了百年,现在GDP达到所谓世界第二位,可是1820年的时候,我们的GDP比现在还要高,占到全球的40%,但是1840年我们照样吃败仗,GDP管用吗?一个民族性不行了,做点学问就骂自己的祖宗。所以我说我们今天发展养生事业和健康产业,我说这个是民族性,是民族的就是人类的。咱们能不能找一点发挥的精神,别那么“扬弃”,什么叫“扬弃”呀,用我们中国人的话就是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破了半天立不起来,我们的状态是这么一个状态。

  所以我认为我们中国的学问是关于生命的学问,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是一个找它的优势的问题,而不是去找毛病的问题。科学骂我们,我们也没有必要去骂科学,咱们可以超越、包容,可以厚德载物,可以把它包容进来。

  所以我觉得关键是一个境界,第二是胸怀,第三是志气。以人为本的境界,厚德载物的胸怀,中国的学问“生生之道”的志气。我们经过几十年以后,我也许看不见了,但是我们这一代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了,腰板真正直起来了。今天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该扶正的扶正,该提高的提高。所以我说人类将面临一个医学思想、文化理念、健康模式重新建设的问题,这样才能在物质基础上将生命健康认识清楚,以迎接健康医学新时代的到来,实现21世纪人类生命健康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作者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陆广莘)

[责任编辑:张瑞宸]

相关阅读:  

涉台常识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