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登杰:试论《黄帝内经》养生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2012-10-29 15:20
来源:民进中央宣传部
字号:小 中 大
转发
打印
五、“调节房事,保养肾精”的健旺法门
《黄帝内经》极为重视房事的调节问题,反复强调要“节阴阳而调刚柔”(《灵枢·本神》),就是说要调节房事,做到阴阳和合、刚柔相济,从而确保健康长寿。如何调节房事?具体应包括节制房事、不宜禁欲和有所避忌三方面。
(一)节制房事 。《黄帝内经》提倡节制房事,节欲保精的观点。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若房事过度,就会使肾精耗泄太过而受到损伤。所以必须节制房事,从而保持肾精盈满,就可维持健康,达到“长生久视”。在《内经》中,严厉批判了“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等违反养生规律的做法,其后果必然是耗伤肾精,耗损正气,导致“半百而衰”(《素问?上古天真论》)。
那么,如何掌握房事的疏密呢?对此古人总结出一些经验,如《医心方》认为:“年二十,常二日而施;三十,三日一施;四十,四日一施;五十,五日一施;年过六十,勿复施泄。”而《千金要方》的观点是:“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凡人气力自有强盛过人者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致生痈疽。”此两说可以合参,但《千金要方》提出的要根据个人体质而有所差异的观点尤值得推崇。必须根据体质之强弱、精气之盛衰、年岁之壮老而考虑房事之所宜,总之以不超过生理能力为要,以自我感觉性生活之后身心快乐而不疲倦为度。
(二)不宜禁欲。《黄帝内经》在大力提倡节制房事的同时,也提出不可禁欲的观点,认为“精气溢泻”是正常生理现象。所以东晋医家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释滞篇》中指出:“人不可以阴阳不交,坐致疾患。”而唐代名医孙思邈则更明确指出:“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这些理论都认为健康的成年男女,必须有正常的性生活,而不可以人为地禁欲,如果勉强地进行禁欲,反而会导致欲火内炽,阴阳失调,气血阻滞,而出现梦遗鬼交、尿浊虚劳等各种疾病。禁欲等于是孤阳或独阴,阴阳不能和合,对人体的伤害无疑是很大的。
(三)房事应有所避忌在从事房室之事时,应知有所避忌,遇有应避之忌时,应主动避开,万勿鲁莽行事,以免伤身。《千金要方》指出:“凡新沐、远行及疲,饱食醉酒,大喜大悲,男女热病未瘥,女子月血新产者,皆不可合阴阳。”这是说人体在过于疲劳、饱食醉酒、情绪不稳、生病未愈、妇女月经期间或新产之后等情况下都不宜进行性生活。不知避忌的房事,往往会造成种种疾患,不可不慎重对待。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观有诸多相通之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相得益彰.因此,探讨《黄帝内经》养生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有助于深入体会《黄帝内经》养生方法的内涵。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观有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是糟粕,对此应该予以摒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医养生观应有的态度。就中医养生观而言,毕竟中医着重学的理论体系两千多年来无重大改变和发展,因而在现代社会中,中医养生学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主要是过于消极和封闭,某些思想观念和方法不适用于积极、开放的现代社会。比如:一般的中医养生运动方法都是低运动量的,如五禽戏、易筋经、气功、太极拳等,运动量大的武术则不列入中医养生学的范畴。这些低运动量的运动方法或许对于过去处于食不果腹的生活条件中的人们是适用的,但现代人往往营养过剩,需要运动量稍大的养生运动方法来消耗多余的脂肪,维持机体的健康。不难看出,一方面,中医着重观,乃至整个中医学全方位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和谐统一于中医学体系之中。比如:儒家强调自强不息,偏于阳;道家强调致虚守静,偏于阴。中医学则强调阴平阳秘,兼蓄儒道两家之精髓,将老庄的出世和孔孟的入世和谐统一于中医学之中。探讨《黄帝内经》养生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这是一种理解中医养生观的新方式,也是一种学习中医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途径。相信这种新颖而有价值的方法会为中医养生观的探讨打开新的思路,也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开辟新的方向。
作者简介:
夏登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张瑞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