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交流专题  >  第一分会场  >  发言人观点  > 正文

夏登杰:试论《黄帝内经》养生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2012-10-29 15:20 来源:民进中央宣传部 字号:     转发 打印

  养生,已经成为当今人类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养生,即保养生命的意思,又称摄生、道生、保生等。它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贯穿其中的代表著作可谓数不胜数,如:《论语》、《道德经》、《易经》、《六祖坛经》。中医学,作为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防治以及养生康复等理论方法的一门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之渊薮,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探究《黄帝内经》养生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有助于深入体会《黄帝内经》养生法的内涵。《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里提出了养生七法:一是“法于阴阳”,即顺应天地自然变化规律;二是“和于术数”,即恰当使用修身养性之术;三是“食饮有节”,即注意饮食调养;四是“起居有常”,即调适起居作息;五是“不妄作劳”,即劳作适度;六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七是“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实为养生真谛。笔者撮其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 

  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养生法则 

  《黄帝内经》认为,日常养生保健必须遵循“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总原则。 

  所谓“法于阴阳”,就是按照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人在春夏季节要顺应自然界规律调养阳气,在秋冬季节要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调养阴气。高世拭曰:“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指出在指导养生中,应顺应四时阴阳特点来保健。举夏季为例,夏季“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人体要顺应阳盛长养之气的特点,使心气长旺,提高抗病能力。应锻炼形体,坚持室外活动,行日光浴。调节情致,积极进取,勿生懈惰厌倦之心,以使阳气宣散于外。调节起居,晚睡早起,午睡不可太久,注意避暑,尤忌过于趋凉。调节饮食,宜清淡,忌油腻,多食营养丰富的蔬菜、瓜果之类,但不宜过凉。     

  所谓“和于术数”, 就是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在运动养生时,一定要坚持“和”的原则,既不能太过,也不要不及。《黄帝内经》不但强调以“静”养神,同时也非常重视以“动”养形体(动以强身)。所谓动,就是指各种锻炼身体的运动方法,也就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术数”,它包括了吐纳,导引,按跷,散步以及各种体育活动。《吕氏春秋》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正如健康谚语所云:“常锻炼,抗衰老,量力行,勿过劳”。 

  因此,如果我们热爱生命,如果我们向往健康,如果我们珍惜自己,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地去遵循“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养生总原则,这也是整部《黄帝内经》都在诠释的八个字,对每个人的保健养生都具有指导意义。 

  二、“居处依天道、饮食遵地道”的自然之道 

  饮食是人体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是保持机体健康的一大要素。首先应“谨和五味,食宜清淡”。《黄帝内经》非常强调多样化饮食,极力反对偏食、偏嗜五味。主张人体生命必须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饮食五味对五脏具有滋养作用,但如果过于偏嗜某一味,就会造成五味失衡,营养失调,而对身体产生危害。所以,在日常饮食以及饮食养生中,五味调和是最基本的法则。故《素问?生气通天伦》一再强调指出:“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现代饮食宜以清淡为主:倡导“三少一多”即少脂,少盐,少糖,多素。其次要“定时定量,寒温适中”。《内经》极力主张饮食应当适量,反对暴饮暴食,反对饮食过量或不足。饮食的温度,不可过热,也不可过凉,要做到寒温适中。正如《灵枢?师传》所说:“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至邪僻也。”有健康谚语云:“调饮食,莫过饱,心不顺,赏花草”。     

  研究表明,现在大多数疾病都是由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导致的。与古人相比,现代人少了很多禁忌,哪都敢去,什么都敢吃,生活内容丰富多彩,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种进步,但从养生角度来看,这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多隐患,为很多疾病的入侵打开了缺口。不过,想避免疾病的侵袭也不是很难。 

  《黄帝内经》载道:“(黄帝)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是在告诉人们,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 

  饮食法地道,其中“地道”指节气,也就是说我们平时吃东西要遵照节气规律去吃,尽量吃应季节食品,这才是正确、健康的饮食观念。由于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人民生活的大幅度提高,夏季的冬季同样能轻易地得到,使得人们对饮食上的季节观念越来越淡薄,从而忽略了食物本身的属性。比如西瓜,其本性寒,应在炎热的夏季食用,以平衡阴阳、中和暑热,但现代人总喜欢在冬季食用,给本来寒冷的环境更增添了几分寒意,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 

  居处法天道,其中“天道”指日夜,是指人的起居应该顺应天地运转的自然规律,天亮就起床,让人体自身的阳气与天地的阳气一起生发。经常赖床的会有这样的感觉,跃然早晨比平时多睡一会儿,但是起床后并没有精神抖擞,反而不如早起的时候舒服,这就是由于赖床使体内阳气没有生发的缘故。同样,天黑了就应该睡觉,不要贪恋夜生活,不要经常熬夜,这样才能使阳气潜藏起来,以阴养阳。此外,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让很多人过着一种恒温的生活,夏天热了可以开空调,冬天冷了有暖气,鲜有机会出汗或感受寒冷,违背了自然规律的人们必然会受到惩罚,于是,一些所谓的“富贵病”接踵而至,让人们在享受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一些人也意识到了生活中的这些问题,于是开始想方设法加以改变和弥补,如很多城里人开始利用节假日去郊外享受大自然,到农庄从事一些体力劳动,以缓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带给自己的危害。《黄帝内经》除了强调要按一日之中的阴阳消长规律进行作息外,还强调要按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进行作息。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春三月,此为发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这些都是在“天人合一”整体观指导下四季不同的作息规律,只有这样顺应天地四时阴阳变化进行起居作息,才能使机体阴阳气血与天地阴阳变化保持一致,做到“顺四时而适寒暑”,从而保持机体的勃勃生机。从本质上讲,这其实就是人们在长期远离自然以后的一种本能反应。 

  由此可见,“居处依天道,饮食遵地道”是最基本、最朴实的养生概念,也是养生的真谛所在,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长久保持这些合理的作息规律,自然会有益机体健康,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责任编辑:张瑞宸]

相关阅读:  

涉台常识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