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9 13:38 来源:民进中央宣传部 字号:小 中 大 转发 打印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堪称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代文献,反映着当时社会文明的基本状况。按照不同历史时期分段编篡大型古代文献总集,是我们当前正确认识并进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组织指导下,《全宋文》、《全宋诗》、《全元文》、《全明诗》、《两汉全书》等一批大型古代断代文献总集的编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01年11月,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承担的辑校《魏晋全书》课题被全国高校古委会列为“十五”期间重点科研项目。今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将《魏晋全书》列入“十五”出版规划。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编篡大型古代断代文献总集,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振奋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深远意义。
一、编篡大型古代断代文献总集,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地了解这一时期典
籍存佚的总体状况
进行某一个历史时期的宏观研究或专题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应当掌握研究对象的基本文献。以魏晋历史研究为例,从魏文帝曹丕登基的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的元熙二年(公元420年),魏晋二百年间,我国的文化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学者众多,著述浩繁。然而,随着岁月的流失,魏晋文献多有散佚。就文献的数量上看,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著录三国时期各种典籍1120部,清文廷式《补晋书艺文志》著录两晋时期各种典籍2438部,合计3558部。经我们初步统计,《中国丛书综录》著录现存魏晋文献不足600部。其中,绝大部分著作是明清学者的辑佚成果,相对完整的著作只有100部左右。可见,魏晋文献散佚相当严重。
有鉴于此,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所决心集中所内主要科研力量,同时尽量吸取海内外专家学者参加,计划五年时间,编篡一部总汇魏晋时期现存文献的大196型丛书——《魏晋全书》。全书大约涉及魏晋时期的作者1200余人,预计收录各种著作1780部。其中经部225部,史部233部,子部152部,集部1 170部。
此外,还有佛教典籍265部,道教典籍14部。具体作法是:1、对于100部左右相对完整著作,尽量收集其主要版本,选择较好的版本为工作底本’进行校勘、标点,部分著作需要辑补佚文。2、对于大部分以辑佚本形式流传的著作以及需要重新辑佚的著作,在认真选择“辑佚源”的基础上,充分吸取前人辑佚成果,重新辑佚、标点。3、每部著作均撰有解题。4、每位作者的著作按经、史、子、集四部的顺序排列于该作者名下。5、各位作者大致按其生活的时间顺序排列,每位作者均撰有个人简介。6、编写散佚书籍详目,附于全书之后。全
书共约1500万字。我们希望,通过《魏晋全书》,全面展示魏晋时期的作家、著作状况,为研究魏晋历史提供完备的第一手资料。
二、编篡大型古代断代文献总集,有助于向学人提供一套较为可靠实用的古籍文本
古代典籍流传至今,多有散佚讹误。因此,编篡大型文献总集,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在实践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运用传统目录学、辑佚学方法,尽量辑补各书佚文。《隋书.经籍志》等历代官修目录、私家目录以及各种补史艺文志著录的魏晋图书,大致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文献概貌。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等历代目录学著作对魏晋文献进行的大量考证可供参考。《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新近编篡的各种馆藏书目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现存魏晋图书状况。日益开放的文化交流能够更便于收集海外魏晋文献。严可均、马国翰、黄爽、王仁俊、逯钦立等人辑佚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辑佚成果及实践经验。在充分利用上述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我们还做了以下工作:(1)利用各种引书引得,辑补佚文;(2)利用《国学宝典》等大型电脑软件检索佚文;(3)实际动手翻检《玉海》、《永乐大典》、《文馆词林》等十余种大型图书,收集有关佚文。从我们目前的初步运作看,魏晋文献的辑佚空间还是很大的。例如,严可均《全三国文》所收傅巽《七诲》一文只是由 《北堂书钞》《初学记》等类书中辑出的五段互不联贯的残文,仅有99字。唐人许敬宗《文馆词林》卷四百一十四收有《七诲》前半篇1229字,从中可以略197窥傅巽行文风貌。
2、运用传统校勘学、考据学方法,梳理、辩析、校定各书文字。胡适先生在《校勘学方法论》-文中说:“文件越古,传写的次数越多,错误的机会也越多。校勘学的任务是要改正这些传写的错误,恢复一个文件的本来面目,或使他和原本相差最微。”我们编篡《魏晋全书》,也应尽量作到“和原本相差最微”。(1)逐条核对前人所辑佚文的原文。我们引用前代学者辑佚成果时,均取其佚文原典重新核对原文。(2)广采众本异文校定文字。我们在选择较好版本作为校勘底本的同时,尽量校以不同版本或搜求不同典籍佚文。如《太平御览》卷四百四十七所载蒋济《万机论》亦见于《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六百零二,用字稍有不同,我们用为重要的校勘资料。
3、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工作质量。前代学者编篡大型文献总集,主要是“手工操作”,即手工编目、手工抄写,费工费时,差误率高。当前,计算机技术已经取得长足进展,汉字扫描的文字分辨率能够满足正常的古籍录入要求。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借助高科技手段全面安排工作流程与进度,同时,本项目的最终成果,除了排印出版的较为完备可靠的魏晋文本文献外,还可以制作一件《魏晋古籍主题自动检索光盘》。
三、编篡大型古代断代文献总集,有助于我们更为清晰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全貌
魏晋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现已成为当今海内外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编篡<魏晋全书》,将为魏晋文化研究者提供一套经过今人整理的魏晋文献全典,将会对魏晋诸多研究领域的学术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同时,本项目作为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两汉全书》的承续之作,将会更有效地展示这一时期的文化全貌。
编篡《魏晋全书》,也有助于解决魏晋思想文化史上的许多具体问题。例如,魏晋时期经学文献研究状况如?我们认真核查了现存魏晋经部文献,分别对《易》、《书》、《诗》、《礼》、《春秋》、《论语》、《孝经》、《尔雅》等诸经研究的作者情况、著作情况、现存文字量等做有定量统计,、对附于经部的小学类、谶纬类文献进行了初步研究。其中,魏博士宋均曾注释大量纬书,《隋书?经籍志》称“宋均、郑玄并为谶律之注”,而现存宋均纬书注释尚有54种(绝大多数为残卷)。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对魏晋经部文献的总体特征作出较为准确的概括。
又如,魏晋时代一般思想的总体情况如何?就我们已经完成的魏晋四十六家散佚子书看,这些子书作者作为当时杰出的知识分子群体,身兼官吏与文人双重身分,他们从政治学、社会学、军事学、天文学等诸多领域,广泛探讨了强兵富国、重振朝政各方面重大问题。他们关于社会弊端的精辟剖析,关于治国良策的苦心探索,对于我们认识魏晋时期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他们集中阐述了君主的个人修养与治国方略,基本符合于汤用彤先生《魏晋思想的发展》一文所云:“魏晋时代‘一般思想’的中心问题为:“理想的圣人之人格究竟应该怎样?’”
再如,魏晋时期史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就现存44部编年体史书看,私家撰史成为一种时尚,人们注重“以史为鉴”,致力于整理前代史料,分析兴亡得失,总结治国经验,是我们研究魏晋历史的重要材料。另外,现存17部地理类著作和37部地志类著作,记录了部分州郡的物产风光、风俗人情,稍加分类整理即可为今人所用。
目前,我们在着手编篡《魏晋全书》的同时,亦在撰写《魏晋文献通考》 和《魏晋学术年表》。
四、编篡大型古代断代文献总集,有助于加强海内外学人的学术交流。
编篡《魏晋全书》这样的大型古代断代文献总集,是一项繁荣中华传统学术的艰巨工程,需要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积极关注和大力支持。我们愿意与广大有志之士展开合作,这种合作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首先,是在学术层面。
我们感到,辑校《魏晋全书》更多的需要传统学术功力,即古籍目录学、版本学、辑佚学、校勘学、考据学、训诂学等方面的学术功力。上述这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愿意虚心向大陆、台湾、香港以及日本、韩国等地的专家学者请教,衷心希望得到他们的批评指导。我们期望,通过编篡《魏晋全书》,培养一批具有传统学术功力的青年学者,活跃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使中华文明代代相传。
其次,是在技术层面。编篡《魏晋全书》,涉及到计算机软、硬件的使用,以及编辑出版等方面的问题。这些,是我们目前的“弱项”。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古文献资料库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大陆部分高校大型古籍资料库软件制作也有许多经验可供借鉴,部分出版社在出版大型古籍方面具有有利条件,我们希望同类似的有关部门建立联系,进行合作。
目前,我们尽管在人员、技术、资金等方面存在种种困难,但是,我们有信心,在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关注、支持下,一定能够顺利完成《魏晋全书》的编篡工作。 (作者任职于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瑞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