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交流专题  >  第五届  >  领导声音  > 正文

许嘉璐:走进重庆走向未来

2012-10-26 16:15 来源:民进中央宣传部 字号:     转发 打印

  (第十届、第十一届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在开幕式上的致辞全文)  

  尊敬的颖奇先生, 

  尊敬的慕明先生, 

  尊敬的汪洋书记, 

  各位嘉宾,各位老朋友、新朋友, 

  女士们,先生们: 

  很荣幸在今天的开幕式上让我讲几句话。作为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的倡议者、组织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我觉得有必要对海峡两岸的学者一贯地、越来越热情地对这样一个论坛所给予的全力支持表示感谢!对为举办第五届研讨会给予鼎力支持的重庆市委、市政府以及市人大、市政协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主办单位的成员之一,在这样一个场合,我觉得有必要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交代一下嘉璐为什么选择了此时此地举行这次会议。说起来也很简单,出于三个理由。第一,巴渝文化本身是中华文化多元组成的一元,这一元的文化源远流长。但是,多元文化有的地方遭到了忽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就可能有所缺陷。我们与其远在外地和海峡对岸来研究巴渝文化,不如亲临其地,对它的今天与过去可以有直接的、切肤的体会。第二,正如汪洋书记所介绍的,当年这里是抗战时期的首都,抗战文化唯此为重。时隔六十多年,让我们再重返故地,重温无数的前辈与先烈用血肉之躯所铸造的重庆那一段光辉的历史,这段历史也是近代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三,时值重庆直辖十周年,承蒙历届重庆市领导的厚爱,都给了我一个没有书面证明的桂冠——认我为重庆的荣誉市民。作为重庆3 100万人民中的一员,又有这种赐予的光环在头,我想应该把这个会放到重庆来,让各位老朋友、新朋友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重庆近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所走过的艰难而灿烂的道路,看看今天的重庆正以一个什么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翻开日历,又发现在重庆直辖十周年纪念日的次日,就是端午节,也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印在心头的爱国节。去年中秋皓月当空的时候,我们和台湾宝岛的朋友欢聚一堂,在那难忘的晚会上,两岸亲如一家,几乎分不出谁是大陆人,谁是台湾人。我们唱在一起,笑在一起,我们的热泪也流在一起。何其有幸,在举行第五届研讨会的时候,又遇上一个节日。请允许我坦白,在确定会议日期的时候,我没有想到端午,这是冥冥之中让我们海峡两岸的朋友们再一次一起度过佳节,度过亲人间通常一起过的佳节。此时此刻,我不知道我的思绪应该拉向遥远的过去,还是沉浸在今天,但是作为会议的组织者,我想还是应该都兼顾起来。 

  刚才汪洋书记简要地给我们叙述了巴渝文化的历史,我想给汪洋书记的讲话做点注脚。我们姑且不谈这里所发现的旧石器文化的遗址,我们也不必谈今晚游江的时候要路过的一块土地,名字叫化龙桥。化龙桥将要兴起一片现代化的和有民族地方色彩的建筑群,这就是香港瑞安集团罗康瑞先生的杰作。我也很有幸,在罗康瑞先生举起投资之棋想下又犹豫的时候,重庆的荣誉市民许嘉璐就把住罗先生的手按了下来,把这颗棋子下到了化龙桥。罗康瑞先生将投资100亿重造化龙桥!为什么我提到化龙桥?这就是现代民间文化与古老文化的衔接。我想在两年多前,不仅仅我和罗康瑞先生,甚至于重庆的很多市民,都不知道这座桥为什么叫化龙桥。前年,上游来水少,江面水位急剧下降,在化龙桥下面的江底出现了一片恐龙化石。原来历史还在,人们的记忆和口耳相传的历史重合,的确那里是龙化之地。这说明,重庆在远古的时候是多么富饶,森林如何茂密,江水还没有漫漶到现在朝天门那地方那么深——因此有大量的恐龙活动。

  我们谈人文的历史:公元前3000年,这里有铜梁文化;公元前11世纪,重庆就是巴国的首都;公元前314年,秦在这里设巴郡;1937年11月,也就是嘉璐出生后不久,重庆市被命名为战时首都;而在稍前的1935年5月,当时的“行政院”就决定重庆市为特别市,也就是现在的直辖市;1940年9月,重庆被定为陪都。从1940年到1945年,特别是1941、1942年,重庆惨遭日本侵略者的狂轰滥炸,至今重庆的老人对当时的惨境仍记忆犹新,有些遗迹尚存。因为是战时首都,是陪都,沿海和北方的大量著名学者云集到重庆,和重庆人民一起打造了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厚重一笔的抗战文化。我了解到,在改革开放的这些年里,重庆市的学者已经把当年抗战的文学史料广泛搜集整理出版,可谓卷帙浩瀚。我们这些后人不重温这段历史很难想象,当时在敌机的轰炸下,在柴米油盐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学界的前辈拿着一支不能杀敌但是可以震撼人心的笔,写下了那么多振奋人心的佳作。抗战的几年,中国人民所迸发出的爱国热情、为国捐躯的精神,正是从公元前两三千年延续下来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因而到这里来,我们既应该想象远古先人筚路蓝缕、开山凿石的艰辛,也应该回忆六十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在这里为了祖国的独立与尊严所付出、所留下的一切。再来看看重庆直辖十周年所取得的成绩,我想,这恐怕就给我们研讨会的名称“破题”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所以请大家到这里来会聚,来研讨,我想既有巨大的学术价值,也有现实的非常实在的意义。 

  巴渝文化证明了中华文化的确是多元一体的。我们在这里对于中华文化的多元进行深入的研讨,文化的多元是自有人类文明以来文化的总规律之一。当文化成为一元的时候,就是这种文化衰落和即将灭亡的时候。在中华大地上,无论是远古、近古,还是近代,在这方面有很多的教训。承认多元,鼓励多元,促进多元之间的接触与交流,就可以把文化推向前进,把民族推向前进,把国家推向前进。千百年来,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的经验。在这样一个总规律的观照下,海峡那边少数政客与文人鼓噪台湾地区的文化不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就更加显见是多么无知、多么荒谬。我两次访问台湾地区,无论是舞台上的文化,还是民间的文化,也略有接触。只要不带偏见,就可以发现,虽然时隔五十年,台湾地区的种种文化形态仍都与大陆的文化一脉相承,至多有些文化的形态——用文化学的术语说——不过是某种变异。因此我认为,在重庆我们深入研究文化的多元性,本身就是对企图割裂台湾地区与大陆文化连接脉搏的一种有力回击。重庆地杰人灵,历史上出过很多很多的仁人志士。

  我们至今仍然十分敬仰的、吹响了中国近代革命的先驱号角的《革命军》这篇光辉著作的作者邹容,就是重庆人。如果朋友们有空,不随大队按照既定路线走,你们还可以看到邹容的纪念亭,重庆人民至今对他仍然十分崇仰和怀念。《革命军》里所说的追求国家共和这个目标已经实现。如果邹容前辈犹在,他站在今天的历史起点上,对重庆、对海峡两岸、对中国,将会持何种的见解?固然,我的话带有点诗人的想象,但是作为学人,无论是对过去,对现在,还是对未来,如果只剩下理性主义和对一切事物的固定的确定性的追求与思考,恐怕很难写出煌煌的、在历史上站得住的著作。本来理性主义就不应该拒绝浪漫的想象,所以我冒昧地说了上面的话,希望能有朋友赞同我的意见。让我们站在今天,想象过去,认知过去;想象未来,为了未来,促进未来。 

  刚才饶颖奇先生作了十分精彩而又热情洋溢的讲话,其中谈到连战先生委托他赠给我连横先生的鸿制,我要说:连战先生对我谬奖了。连战先生学问渊博,有诗人之慧,然而他这次却看“走眼”了。但是我不得不愧领颖奇先生转交给我的珍贵礼物。我也想在这个时候,委托颖奇先生替我带回台湾交给连战先生一点行旅之间所备的不成敬意的小礼。我的礼物的价值没有连战先生所赠的连横先生著作那么大,但是它的重量却要比连战先生送给我的书要重得多,有劳颖奇先生了。匆促之间所备的礼,才是真心的礼,容我日后再当面或书面向连战先生表达我对他的敬佩与怀念,而且也期望着在适当的时机,能和连战先生再次欢聚。 

  最后,祝愿所有与会的朋友在重庆过得愉快,今天多吃几个粽子。请允许我能够代表会议的主办者之一——叶圣陶研究会,之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祝愿重庆市更加辉煌,祝大家在重庆过得好。 

  谢谢!

[责任编辑:张瑞宸]

相关阅读:  

涉台常识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