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6 11:18 来源:民进中央宣传部 字号:小 中 大 转发 打印
7月19日上午,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开幕式后,举行大会主旨演讲。演讲由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王立平主持。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基金会会长、长春电影制片厂总导演李前宽先生作了题为《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文化精神和现实意义》的演讲。他从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尚武精神三个方面,对中国抗战时期电影的文化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认为:(1)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国电影的主导精神。中国电影人在创作实践中始终传承着一条长长的红线,这就是蕴含着对民族、对国家的爱国情结,以现实主义的创作风骨,把镜头对准民族命运这一宏大主题。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就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的完美体现。(2)忧患意识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只有提倡忧患意识,警钟常鸣,才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中国抗战时期的电影饱含忧患意识,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呐喊,奏响了呼唤全民抗战的号角。(3)抗战时期主流电影具有尚武精神。这一时期的电影充满了抗日军民的智慧与革命乐观主义的激情,充满悲壮之气和阳刚之美,成为鼓舞斗志的号角,表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最后他指出,中国电影新的百年将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虽然没有丧失国土的危机,却有中华传统文化被浸蚀与沦丧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呐喊勿忘历史,勿忘中华传统文化,呼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重温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文化精神,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他的演讲赢得了两岸学人的高度认同,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东方人文学术研究基金会董事长陈癸淼先生演讲的题目是《蜀语与国语之比较研究》。他从“声”、“韵”、“调”三个方面,对四川话与“国语”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二者之间虽然有很大的变化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变化却是有规则可寻的。他认为,这种比较研究对语言教学有非常大的好处,一是有利于国语(或者说普通话)的教学,二是对学习方言也很有帮助。如能把握住语言变化的原则,则学习方言并非难事。他说,当年从祖国大陆到台湾的同胞中四川人不少,他们至今乡音未改,两鬓却已斑白。他惟妙惟肖的四川方言,勾起两岸学者浓浓的思乡情结和血脉相连的情怀。
[责任编辑:芮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