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6 12:45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小 中 大 转发 打印
从西汉“独尊儒术”以来,《周易》号称“五经”本原,名列“十三经”前茅,是中国古代首屈一指的文化典籍。迄今为止,比较完整的《周易》版本有两种:一是魏晋王弼、韩康伯注,唐初孔颖达疏的通行本;二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无论通行本还是帛书本,《周易》经典包含《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是由卜筮素材、象数符号、义理诠释组合而成的篇章。
《易经》最为古老,是中国青铜时代卜官(或史官)在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卜筮记录基础上编纂而成的占筮作品,约成书于公元前12世纪的殷末周初。从考古人类学角度看,卜筮素材的系统整理和《易经》文本的精心创作,与殷周时期的生产方式、生活环境和生存策略密切相关,既是当时探究天人之际吉凶感应、求索因果之间祸福转化的产物,也是上古“三易之法”经过历史浪潮无情淘汰而硕果仅存的“卜筮之书”。
《易传》意蕴深奥,是对《易经》卦画、卦象、卦辞、爻辞的象数分析和义理诠释,约形成于春秋晚期至战国中叶。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卦爻符号的象数分析和卦爻辞语的义理诠释,与“轴心时期”的天人分道、民神异趣和智能觉醒密不可分,既是殷周卜筮文化道德祛魔(moral disenchantment)的哲理提炼,也是三代巫史传统理性升华(rational sublimation)的智慧结晶。
由此可见,《周易》经典是以“保合太和”为标志的和合精神,这既是中华传统易学的义理精髓,也是《周易》经典永葆无穷魅力的奥秘所在。
一、青铜时代的“三易之法”
中华大易文化的源头活水,传统义理易学的萌芽形态,最远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文明时期,即现代考古学盛赞不已的“伟大的中国青铜时代”(the Grent Bronze Age of China)。《周易》本是上古“三易之法”中最晚出现、最为完善的一种。既为最完善的一种,既是殷商卜筮文化的和合体,也就是三代巫史传统的集大成者。
据《周礼?春官?宗伯》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也就是说,“三易”的经卦符号系统和别卦组合方式是一样的,最明显的差异是形成的时代不同,相传的作者不一。按照汉唐时期通行的讲法,夏代易是《连山》,相传为神农所作;殷代易是《归藏》,相传为黄帝所作;周代易就是《周易》,相传为伏羲始作,由文王、周公父子相继充实。
当然,这些传说多半是西汉“宗经”之后学者描述的历史故事,并不是持之有据的学术定论。它们不仅缺少出土文物方面的考古证据,而且在传世文献的记载中也有很大的出入。比如《连山》就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伏羲所画,一说是神农所作。究竟谁是谁非,确实难以裁断。不过,按照《北堂书抄?艺文部》所引东汉桓谭《新论》的记载,《连山》与《归藏》在两汉时期仍然存在,并收藏在“兰台”中(“兰台”是汉代的宫廷藏书室,相当于现代的国家图书馆)。
20世纪80年代,在湖北荆州王家台楚墓中出土了《归藏》残简,原以为它与《连山》一起于东汉末年的战火中彻底失传了。尚秉和先生在《周易尚氏学》中,曾把古书上有关《归藏》的卦名收入。看来,上古文化确实有三易并行不悖的和合时代。后来,以义理见长的《周易》被宗为儒术经典,从“三易”中脱颖而出,逐渐淘汰了《连山》和《归藏》,成为卜筮文化遗存下来的一朵奇葩。
如果进一步探索周礼太卜所掌管的“三易之法”到底有没有根本区别,那么,我们会发现它们的首卦明显不同。根据古人的追述与记载,《连山》的首卦是艮,其经卦的阴阳表示为(),别卦的阴阳表示为();《归藏》的首卦是坤,其经卦的符号组合是(),别卦的符号组合是();《周易》的首卦是乾,其卦符号既可以是三画经卦(),也可以是六画别卦()。“三易”首卦不一样,这不仅表明形成它们的筮法系统有所区别,而且体现出来的义理蕴涵及其对后世的思想影响也有所差异。
简略地说,艮卦象征高山,《连山》的命令意味着山连着山,即“两山相并,故曰兼山”。这一象征寓意与先秦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学说有渊源关系。墨家非常推崇夏禹治水的艰苦奋斗精神,史称“非禹者之道,不足为墨”。坤卦象征大地,《归藏》的命名意味着叶落归根,万物皆藏于地中。这与先秦道家“人法地”的尚柔守静主张相一致,同时也是汉初黄老学派“清静无为”的思想源头。湖南(古属楚国)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帛书《老子》和帛书《黄帝四经》一同出土,间接证明“黄老之学”与“三易之法”确实存在内在关联。乾卦象征天体运行,《周易》的命名除了与地名“周原”和朝代“西周”有关外,在更深的理想层面意味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普世伦理价值,这与先秦儒家“知天命”的理智态度、“仁民爱物”的道德情感以及“穷理尽性”的求索精神相联系,是对中华民族生命智慧最准确的古典表述。
由此可见,从上古“三易之法”中可以分别开启出先秦儒、道、墨三家的思想学说,即:从《周易》可开启儒家思想及其刚健学说,从《归藏》可开启道家思想及其柔顺主张,从《连山》可开启墨家思想及其兼爱观念。除此之外,“三易之法”对先秦阴阳家的五德终始循环,先秦名家的同异坚白之辨,先秦法家的形名法术以及先秦兵家的奇正对策,都曾产生过深刻的历史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象征夏、商、周三代文明最高成就的“三易之法”,是先秦诸子百家共享的文化思想源头。
[责任编辑:张瑞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