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6 12:29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小 中 大 转发 打印
一、伏羲氏的缘起
中华文化始自伏羲氏。伏羲氏王天下,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②《周易?系辞》。可知早在七千多年前已有了农牧渔并存的生活方式。继之神农以耒耜之利教天下。神农氏不但重视农业的生产工具以增加农业的生产力,而且提倡日中为市,展开了中国农村市场经济的历史。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②传说中的神农氏乃在伏羲氏之后,而在伏羲氏之前则为燧人氏、有巢氏。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等传达了远古中华民族的用火、居住、务农和渔猎等的社会。其中伏羲氏与女娲氏的关系,此为人文始祖的由来。他们是人面蛇身,发明网罟、制作八卦,此乃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缘起。神农氏的“日中为市”展现了中华文化中的自由市场经济本质,各尽所能,各取所值。市场经济并非西方世界独有。从物物交换发展到货币经济也是中华经济生活的一个必然过程。
二、从水患到水利的时代
中国经济以农立国,农业经济离不开土地和水分,因此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乃至于珠江流域等都是中华文化的母亲,这尤其以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长江以南为稻米文化圈,长江以北则为小麦文化圈,而黄河以北逐渐形成畜牧文化圈。以农业为本位的中华经济与河流脱不了关系。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不例外。巴比伦经济文化源自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经济文化源自恒河和印度河,埃及经济文化源自尼罗河,等等。中国古经济文化源自黄河、长江,但黄河、长江洪水不断,泛滥天下,世界古文明的各民族也不例外。尧、舜、禹三代皆苦于洪水,经济发展成果遭到严重破坏。大禹治水,使人安居乐业。禹是智者,治水靠疏导的方式,这是将“水患”变成了“水利”的功绩,这不是“人定胜天”,而是“顺天应人”的睿智,也是“天人合一”经济文化的体现。有夏一代经济生活的记载始自《尚书》的“禹贡”篇。《尚书?禹贡》源自战国时代人士之手笔,其可靠性若何,无从置评,但是可供参考。夏氏出自中原河南洛阳地区,该地河水经常泛滥成灾。夏禹治洪之后,农民安居乐业。夏代清丈土地、厘清土地等级,并且课以税款。夏代成为父子世袭的封建制度的开始。由于夏代地广人疏的农业社会,虽然实施了封建社会,但奴隶社会不容易建立。孔子、墨子、朱子等先圣先贤均称赞夏禹所领导的和谐社会。②③钱公傅:《中国经济发展史》,台北文景出版社1974年版,第22、22、32页。夏代除了农业有所发展之外,在工业、矿业、植物等方面也皆有进展,这都可以在《尚书?禹贡》中找到答案。②直至夏桀无道,使农业生产败坏,经济走了下坡。于是商汤代民伐桀,农业经济又恢复了生机。这可从《尚书》《周易》和甲骨文等文物看出商代初期繁荣的经济生活。③殷商本来出自游牧生活,畜牧业已有基础。⑤胡原宜:《甲骨学商文化论丛续集》,台北大通书局1934年版,第365页。亦可从许多出土的文物看出端倪。⑤
周代的农业发展又是另一高峰。周公一方面加强农业官吏制度,另一方面制定了“井田制度”。“井田制度”不但是中华文化农村经济制度的典范,也是中国经济思想的精髓。“井田制度”不只有农业经济的意义,也有财政经济、户籍政治等意义。“井田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并且辅之于公有制,此乃出自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
三、井田制度的兴起与衰落
井田制度是建立于封建制度之上的。封建制度势微则井田制度崩溃。周昭王、周幽王等之无道、荒淫行径,促使封建制度破坏,进而使周代井田制度失去功能。井田制度的势微也造成西周的结束,迁都洛阳。西周末期,中原已有战乱,东周乃是春秋战国之时代,井田制度也失去了功能,于是有商鞅相秦。“废井田,开阡陌”更是依据井田制度的基本精神,重新规划土地,并且主张土地私有制,土地也可以自由买卖。秦孝公时代井田制度表面上是崩溃的,实际上是井田制度的重新开始。一般认为法家思想是统制经济,这个看法是错误的。商鞅相秦,“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是实施“耕田有其田”的办法。
春秋时期始自公元前的771年周室东迁至战国末年,这个时期的经济思想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中国历史上学术思想最为光辉的时代。九流十家思想奔放。秦统一天下之后,儒生们对于秦始皇施政不满,遂有李斯建议秦王行“焚书坑儒”的暴政。
忆起三代,夏、商、周政权轮替,夏亡之后有商,商亡之后有周。夏、商、周三代虽然有不同政权,但三者同时并存。③孙同勋总校订:《中国文化史》,台北大中国图书公司1997年版,第10、9页。夏人执政时为夏,商人执政时为商,周人执政时为周。夏、商、周皆以中原地区为据点,夏人居中,周人在西,商人在东。夏、商、周三代皆以黄河为重心,孕育了中华文化与文明的基石。中华文明先是从石器时代发展至铜器时代,乃至于铁器时代。中国历史上的青铜器时代涵盖了夏、商、周三代。这个时期,中华民族已经能够使用铜与锡的合金制成青铜器。到了战国时期,中华文明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③从青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也发展了中国的文字、官僚制度和社会结构等中华文明。其实在4 700年前的人文初祖黄帝时代已有了舟车、天文、弓矢、指南针、音乐等等初步的中华文明。此文明在夏、商、周三代有了大的进展。可是西周之前的中华文明都是传闻,并没有文字的记载。西汉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中的《五帝本纪》增强了传闻的可靠性。《五帝本纪》描述了黄帝乃是颛顼、帝喾、帝尧、帝舜等人的祖先,继之夏、商、周等的始祖亦为黄帝的后人。《史记》以黄帝为撰写的开端。黄帝轩辕氏为人文初祖,而伏羲氏则为人文始祖。传说中的伏羲氏比黄帝早了两千多年。传说中的伏羲氏作八卦、神农氏“日中为市”等为“天人合一”易经思想的源头活水。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等一脉相承,反映了中华民族取火、渔猎、农业等社会发展的不同文明阶段,也是中华经济文化的原始阶段。孙同勋总校订:《中国文化史》,台北大中国图书公司1997年版,第13页。
[责任编辑:张瑞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