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8 11:06 来源:民进中央宣传部 字号:小 中 大 转发 打印
一、引言
人的思想决定人的行为,而民族的哲学思想则引导发展出民族的整体行为模式。因而,中西的不同哲学思想分别发展出中西的不同医学模式,自有历史的脉络可循。
在中西文化大交融的当今,如何结合中西的不同医学模式,共同构建共通的现代医学模式?虽然这是极为错综复杂的课题,但解决这项难题必将惠泽天下而使全人类同蒙福祉。因此,这是一项值得当代医学家竭尽全心全力谋求解决的时代使命。
二、中西哲学的殊异
整合中西医学的工程起始,首先必须追溯到中西医学源头的不同哲学思想。
古今中外有无数的哲学思想家争鸣过,传世典籍浩瀚,自无从全面追寻。在此仅能以简驭繁,探索其间的大纲大要。
西方传统哲学最明显的特点是本体论。此肇始于希腊柏拉图的本体论已成为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核心,而理性主义则代表了西方传统哲学的主流。简言之,一部西方哲学史就是柏拉图哲学的注释。
中国哲学中不存在本体论,中西哲学以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本体论是通过逻辑概念相互结合而形成的超验的普遍原理体系,是一个超越感觉的领域,只有理性才能把握。这也是二元论的缘起。二元论泛指认为心灵和身体属于不同种类的东西的理论。一直到16世纪,才有法国笛卡儿为二元论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明析论证:
(1)我无法怀疑我作为一个正在思考的心灵而存在;
(2)我可以质疑我的身体的存在;
(3)我的心灵和我的身体不是同一个东西。
自此,西方哲学对二元论殊少再有反思。二元论的心物二分,渐导向物质论、功能论及机械论,成为西方哲学思想的主流。此一导向主流必然造成近代科技的发展,但相对排挤并边缘化人本论,毁损人本身的价值。过分发展不具感性的科技,会破坏环境融洽,也会形成人与大自然的对立。
中国传统哲学观源自于《易经》。《易经》中的“太极”,是大自然,是万象的根本。它是最原始的状态,也是万有之所从出。太极创生天地,又能衍递天地之间的一切。到了宋明理学家,则更进一步将“太极”发展为“天理”,成为万事万物所遵循的、最完美的秩序。因此,从宇宙论来看,自然是天地相会、万物滋生的温床。从价值论来看,自然是一切创造历程递嬗之迹,而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范畴,如真的准则、善的境界及美的形态。道家思想以《易经》为本,倡导“天人合一”,语出庄子。儒家则进而主导“天人合德”。《中庸》畅述甚明:“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儒家的“天人合德”略不同于道家的“天人合一”。“天人合德”是以天、地、人三才之道为本,而人道必须建立在天道与地道的基础上,显现人在宇宙之中的地位。如此依据宇宙论建立的价值系统,才符合“以天道明人事”。至于“天人合一”,究极而言,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生活的境界。使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即庄子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很显然,儒教将宇宙秩序具体运用于人、家庭、社会的秩序,强调以个人修德来导引家庭、社会的和谐圆满。儒家思想至宋明理学,更进展为“心物一体”,则与西方哲学“心物二元论”已有很大区别。
三、中西医学发展的历程
中国医学最早典籍《黄帝内经》就本着《易经》的哲学思想,倡导“天人合一”,其具体表现为“天人相应”。该书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符,人参天地”(《灵枢·刺节真邪》),“人与天地相参也”(《灵枢·岁露》、《灵枢·经水》),“与天地如一”(《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作为客观存在的“天”与作为具有精神意识主体的“人”有着一致的本原、属性、结构和规律。人体、社会乃至宇宙都可视为环环相因的同一系统。中医由“天人合一”、“小宇宙中藏大宇宙”的说法推演出“唯象”理论,自是合乎情、合乎理的。
中国医学以人为本,很重视人的心绪与疾病的关联。《黄帝内经·灵枢·忧恚无言》分析了七情病因,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黄帝内经·灵枢》中的《大惑论》、《癫狂病》、《移精变气论》等篇也都论及心疾及心理因素。早期的西方各国医学史,都未能像中医注意到身心平衡的相关问题。由于中国的哲学思想认为“人”不只是个体,而是自然宇宙功能中的一员,因而,中医诊病注重整体的“人”而不是只看“病”,且关注人与环境中的因果相应。《素问·生气通天论》、《灵枢·四时篇》就将人对气候变迁的适应问题,论述綦详。中国古代医家就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饮食、起居规律化。适当饮食及适度劳动是人类保健的要件。南宋医家李东垣所著《脾胃论》一书,就由临床实践诊治验证社会动荡不安确实会影响个人健康,造成疾病流行,已略具公共卫生概念。
古代中医就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并辨证论治,已注重对病人整体、全面诊察,并论症做个别疗法。
中医的经络学说是医学史上极为神奇的内容。古代中医通过针灸、推拿、气功等医疗实践的体验,并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经过漫长的历程,总结出人体有一个细密的分布系统负责传送“气”、“血”等精微物质。这个输送网络被称为经络,分别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将身体内外不同地方联系起来。《黄帝内经》已记载了经络的概念:“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经络学说内容广泛,解说人体的生命循环活动、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表征,经络中血气的运行与自然界的关系,经脉循行路线上的穴位及其主治作用,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等等。
在数千年前,古代的中国医家就能推断人体有整体而全面的某种循环系统存在,且由此系统可侦察内部腑脏疾病,已足令人钦服。
西方哲学的二元论,将身体只看成存在的物体,是一种运作生命功能的物体。根据由二元论发展出的机械论,人体也就是一部运作机械,若发生故障当然要予以修理,谈修理就必须了解内部结构及功能。循此方向,西方医学必然会首重人体结构的“解剖”及人体功能的“生理”,且逐步朝向细部探究。
在公元2世纪,希腊医学家盖伦就开始研究人体解剖与生理,并著书出版。他也尝试过脑部手术。盖伦与东汉末的华佗大致同时代。华佗对人体解剖,也有相当知识,也已知以麻醉药施用于外科开刀。西方医学,在盖伦之后,继续走微观,朝向个体机械论,而逐渐发展出精确的解剖学及生理学。但中国医学则以宏观为主,仍迈向整体功能的方向。中国医家也有力主了解实体者,清代名医王清任就是其一。王清任主张:“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他对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以动物解剖实验为基础,并亲临刑场察看尸体。此情况与西方医学可直接研究实体的处境,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陈定泰在他于1844年所撰写的《医谈传真》一书中,将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脏腑”与西洋人所绘“解剖图”加以对比。在来华的外籍医生中,也不乏深入探究中国医学者。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中国医学家对中西医学已开始进行比较研究及整合的初步尝试。但以陈定泰的方式来比较中西医学的优劣是不公平的,因为“微观”与“宏观”的发展是各有所长的。但王清任敢以实证的脏腑图来“改错”古代医家所假想的“五脏六腑图”,实事求是则值得称许。
从中西医学史看,中国医学直至19世纪末,在各方面都未落伍。事实上,中国比西方更早拋弃以巫师驱邪治病。在周代,医家扁鹊就断言:“信巫而不信医者不可治。”早期的中国医学,在药理治疗方面已大幅超前于西方医学。中医史上,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已是一部实证医学。《伤寒论》在医疗上使用麻黄颇多;直至20世纪,西方才从麻黄中提炼出麻黄素,证实其对哮喘等疾患有特定疗效。张仲景特别说明,麻黄必须去节,因麻黄节与枝有相反作用。现代药理也证明,张仲景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明代李时珍所编著的《本草纲目》,也是那时代最先进的药典。李时珍主张药物必须先排除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这是很正确的现代药理学概念。
西方医学也有诸多食古不化、迷信谬误的“古医术”。例如,盖伦所创的拔罐放血术,是本着西方古代人体“四液平衡论”。实际上,它不但无疗效,且有害,过度施用是会致死的。但很不幸,谬误的盖伦放血术竟被西方医家沿用了1 500年之久。1799年12月寒冬,美国前总统华盛顿骑马淋雨,次日感到喉咙疼痛,经三位名医会诊,施行三次放血术后,华盛顿脉搏逐渐转弱,与世长辞。显然,硕壮的华盛顿是因大量流血致死。依现代医学来看,如不对华盛顿施放血术,他的感冒可自然痊愈。美国医界检讨此病例,医学教授约翰·M汤普森(John MThompson)作了结论:“医学对华盛顿做了一件英军无法做到的事——置他于死地。”
美国的医学已居于现代医学科技之首,也最足以代表西方医学。然直至19世纪末,美国的医学仍杂乱无章、幼稚落伍。当时哈佛医学院院长哈姆斯(OHolmes)就慨言:“假如能将现在所使用的医疗货色全都丢进海中,是造福人类,但会殃及鱼类。”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医学的长足进步,除了拜现代科技之赐,还应归功于像哈姆斯这样的众多医学家终于坦然面对问题,以实证医学(evidenced medicine)去芜存菁,淘汰无效无用的医术及药物。
美国医学虽是当代西方医学的重镇,然其思维仍是源自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因而,尽管美国医学随着科技而跃进,但仍无法避免日趋物化。美国医疗企业,是一座以牟利为目标的白色巨塔。巨塔愈来愈高大,而在塔下的人则愈来愈渺小。美国医疗费用极为昂贵,若没有医疗保险,一般人是付不起的。但医疗保险费也相对日趋昂贵,因而愈来愈多的人买不起保险。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开销远远超过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但是美国人并没有因此而比别人更健康。现在已有4 700万美国人没有健康保险,且每天就有14 000名美国人因交不起费用而丧失健康保险。奥巴马坦率地指出最先进的西方医学所面临的困境,就是徒有最先进的科技医学,却不能有效地照护人民。
区域住民的平均寿命可大致反映区域的保健医疗水平。依据2009年美国的统计:区域而言,人均寿命美国是781岁,中国台湾是7796岁,中国大陆是7347岁。美国与中国台湾约相同,比中国大陆则略高。中国人较密集的小区域——中国澳门则达8436岁,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地区。中国香港是8186岁,排名世界第六。另一华人较多的地区——新加坡是8198岁,排名世界第五。
中国澳门、香港地区与新加坡由于历史因素,都同属中西医学并存的地区。此三地均位列全球最长寿区域的前六名,彰显了中西医学合一的医学模式可发挥较大的保健医疗效益。
[责任编辑:张瑞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