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6 12:53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小 中 大 转发 打印
医学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国粹,是在中华文化母体滋养下成长发展的,医学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和普及,这是“首届海峡两岸医学文化与医学发展论坛”与会嘉宾的一致共识。在11月1日的主旨演讲与主题演讲中,两岸四地医学界专家学者怀着维护两岸同胞健康、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谈医学、谈文化、谈理念、谈实践,每一位嘉宾的真知灼见都可谓意义深远的指导和警策。
中国中医科学院曹洪欣院长多年从事中医诊疗与教学。他强调,中医药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中医药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他认为,中医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优势领域,在服务人类健康、弘扬中华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医学之所以历经几千年的历史而不断发展,并日益为世界所重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就是由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所决定的。
浙江中医药大学的连建伟副校长与曹洪欣院长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说,中医确实是文化,中医的源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如果缺少了文化源头,中医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要长时期不断坚持研究经典文献,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成就新一代名中医,并且要将中华医学铺轨到世界各地,为中华医学风行世界而努力。他还特别强调,集各家所长为我所用,一直是中医文化的一大特点,中医药确实是一个宝库,应该深入挖掘,不可视而不见。
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的姚树坤副院长把传统文化与中医比作“源头”与“活水”的关系。他认为,要让中医学发扬光大,必须让更多的人接受,尤其是让服务对象接受。一方面要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为媒介,促进中医药的对外交流;另一方面普及传统文化要从小抓起,提高全民中华传统文化素养。他说,培养一批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功底,了解现代医学基本知识,掌握中医诊疗精髓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高思华校长对阴阳五行学说颇有研究,他以此为切入,与大家探讨中医学的思维模式。他说,以自然之理来探讨处于自然界之中具体事物的变化规律,是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模式,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从天地人一体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人体生命现象的基本观点的科学性,随着许多新兴学科的研究发现并逐渐被证实,阴阳五行学说所倡导的因时、因地、因人而辨证论治的诊断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也愈来愈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有其各自的医学文化,但共同的一点便是二者都强调“悬壶济世”的公益性和医生道德文明修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蔡秀军副院长回顾了外科的发展史,他指出,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医学的核心精神,人类对幸福和健康的追求是医学得以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减少痛苦、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每一个医生的努力方向。这恰恰都体现了创新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与共建。
来自美国亚太医学中心的高资敏副主席有一个鲜明的观点——融合一体的现代医学将无中西之分。她举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犹如一部车子有两位司机,司机合作无间,方向一致,车子当然可顺利前进;但若二位司机见解互异,方向不一,车子必然动弹不得。因此,中西医学殊途同归,现代医学应集所有各区域、各时代的最优越、最有效的医学于一体。中西文化必将全面交融,中西医学也将全盘交会,而中国传统医学的宏观圆融哲学思想,仍是构建现代医学模式应秉持的大方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郑树森院长致力于以活体肝移植为代表的器官移植技术研究,他给在座的与会嘉宾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肝移植故事。他说,多年的工作所见所闻令他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亲情文化的源远流长,虽然儒家文化在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外来文化冲击下,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其核心的亲情文化却被完好得保留了下来,影响着整个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如今,天伦亲情和“家”、“国”同构的伦理观,使器官移植事业既能被人们所理解、接受,又能成为人们主动参与的自觉行动,反过来这项事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推动了这一传统文化。
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医学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正面临新的挑战,然而与会嘉宾深思熟虑的高见和丰富多彩的实践,坚定了两岸四地医学界化挑战为机遇的信心,也使我们感到,中华传统文化一定会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交汇交融中得到更大的升华与弘扬。
[责任编辑:张瑞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