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汉人不是台湾的原住民,台湾在近三百年来不断移入汉人居住以及自然增长,形成了今日台湾地区的人口结构。台湾原住民有一种说法是谓古代大陆越人移入,但是大部分的人类学家却认为台湾的原住民主要属南岛语系。台湾古代的人口数已不可考。1896年时日本人的推算原住民约在十万人上下。历史的记录汉人与台湾的接触是始于三国时吴孙权,陈寿《三国志》记载孙权派人浮海求夷洲,得数千人还,宋人著
《太平御览记》收有吴人沈莹著《临海水土志》一书,记夷洲在临海郡东南,相距两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均山,有人住。其后隋炀帝大业时,又派兵至流求,当时的夷洲、流求应该就是今日的台湾,证诸台湾八里十三行的考古发现,有隋代五铢钱的出土,但汉人的移入居住,应在宋、元以后。宋赵汝适《诸蕃记》说在泉州海外有海岛名澎湖隶泉州晋江县,元更在澎湖设治。除文献记载外,八里也有宋钱的出土,这可能是汉人与原住民之间的贸易行为。故荷兰人入据台湾以前,汉人早已经到了台湾。
二、明郑与清时期的人口
台湾先民荜路蓝缕,开荒立业,自建一个世外桃源。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最初仅有两万子弟兵来台,以后广收内地东渡之平民与志士,客家人亦逐渐来些,如连同前颜思齐、郑芝龙所带来的汉人,估计郑成功时(1662)的台湾汉人也约在十万人。根据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攻占台湾以后,上奏清廷所述:“台湾户口有数十万。”此数字应包含原住民在内,故清初收降台湾时的人口至多不超过三十万。有清一代,汉人大量移住台湾应在乾隆以后,根据日本人的统计,甲午(1895年)台湾割让给日本时,全台已有
279万余人,这数字的人口大部分都是汉人,原住民仅占十万人,几乎没有增加,这跟平埔人逐渐汉化或许有关。清治台湾的210多年间,人口约增加了九倍至十倍,但仍属有限成长。当时台湾地多人稀,内地人肯来,岛上官民皆表欢迎,但蛮荒瘴疠,疟疾与其他疾病或种种天然障碍不易克服,许多人来的又多不带家属,故全岛人口增加较慢。
三、日据时期的人口
台湾在日据时代,曾先后举办过人口普查七次。第一次举行于1905年,名为“临时台湾户口调查”。此时日人已据台十年,根据日人述说,为感情势,调查必不可缺,故作此现代化与科学化之人口普查。以后
1915年、1920年、1925年、1930年、1935年、1940年,又做了六次调查。第一次人口普查报告的数字是3 123 302人。第七次的调查,由于战事的关系,未及整理宣布,直至1953年,始由台湾当局公布,人口总数是6 585 841 人;相较于1905年,日据时期台湾的人口约增加了一倍。依据美国农业专家贝克(JE Baker)的看法,这时期台湾人口之所以增加,是由于耕地增加,肥料输入及经济发展等所致。日据时期并无大量外来人口进来,在日本投降后,被遣送返回日本的人也不过是40万人上下,当然日本人也未想到他们只统治了台湾50年。
四、光复后的人口
1945年台湾光复以后,以日人的户籍资料为基础,开始办理户籍登记。日人陆续遣返,而大陆外省人大量移入,一时全省人口总数不易确定。到了1956年9月16日,举办台闽地区户口普查,同年10月31日公布了户口初步统计数字,对于台湾地区的总人口数,才得到确定答案,数字是9 390 381 人。以后一路上升,
1906年突破1 000 万,1980年到2 000万,2008年更突破2 300万人,不过这可能也是最高峰了。台湾已朝人口零增长的方向规划,以及订定社会老年化的一些政策及预备。同时,台湾当局变更政策,身份证上不再提及籍贯,而改以仅登记出生地,故人口调查的方向完全改变了。
造成人口骤增的原因很多,诸如粮食生产多元化,经济发达,疾病控制,死亡率降低等等不一而足,但主要的原因是大陆外省人的大量移入。外省人不同于原住民及日本人,他们跟本地人一样,都是道道地地的汉人。
五、所谓“外省人”
日据时代已有所谓“外省人”的称呼。当时居住于台湾的非本地人,以日本人为最多,因为日本人是这个“殖民地岛屿”的主人;其次是居台的外省人。台湾与大陆间密弥相望,人民往来夙称频繁,台湾虽然沦为日人所据,但仍然有数万外省人以“华侨”的身份求生于台湾。日人在统计台湾人口时,是列有外省人项目的。在日本刚投降时,外省人居台人数是很少的,根据人口记录1946年是31 721人,1947年则是58 655人。
其后,1949年蒋介石兵败退守台湾,这才开始有大量的外省人移住台湾,但数字有多少呢?说法不一。从巴克莱氏的60万人到台大社会系教授龙冠海先生的估算有100万人。不过巴氏估算容或过低,龙氏所说则较为接近。1957年外省人的登录数已超过100万(1 014 228人),当然外省人还是居于少数,本地人与外省人两者之间的比例如下:
1956年9∶11957年9∶1
1958年8∶11959年8∶1
1960年7∶11961年7∶1
1962年7∶11963年7∶1
1964年7∶11965年6∶1
在1961年时,台湾当局有一个统计数字,当时外省人约占全台总人口的1220%,当然高标也可以估计到达15%。直到今日这个比例都还大致维持着,只是今后恐怕很难再有新的客观数据了。
六、外省人中各省人的比例
既是所谓“外省人”,当然是来自全中国各地。根据1956年的户口普查记录,当时外省人居台的排名如下:
福建省1535%
浙江省1237%
江苏省1032%
广东省997%
山东省970%
湖南省583%
安徽省480%
河南省449%
四川省392%
湖北省390%
河北省389%
江西省330 %
广西省125%
辽宁省112%
其他低于1%的就暂略了。基本上外省人不能视为一个族群,因为来自不同的各地,由于战事动乱的原因,而被迫移住到一个新地方。跟蒋介石移住到台湾的外省人,很多都是年轻的战士,故男女的比例并不均衡。根据1956年普查的记录,当时每三个来台的外省人中,只有一位是女性,所以外省籍年轻男子寻觅配偶,向本地籍年轻女子是自然之事。台湾户籍采父系主义,故外省人的比例也就一直维持,没有太大的变化。
七、本省人中来自各地的比例
本省籍汉人中又分闽南人及客家人两大系,根据1956年的普查资料,其比例是8475%对1505%。有人认为此资料对客家人的估算偏低了一些,客家人在下列地区有较多的分布:
桃园县4821%
新竹县6550%
苗栗县6798%
屏东县2348%
屏东县2348%
台东县2433%
屏东县2348%
花莲县4175%
1926年时,根据日本人的统计,闽南人及客家人的比例是831%对156%。在闽南人系中,又以泉州府人及漳州府人较多,其比例是泉州人为448%,漳州人为352%。不过,这些都是古早的问题,现今已无人会做泉、漳人的区分了,泉、漳人一体都是闽南系人。
八、原住民
台湾的原住民不是汉人,但近三百年来未能像汉人一样,同步增加人口。根据推算,历年来原住民人口增加得非常缓慢,几乎呈停滞状态。根据李栋民“历来台湾人口社会增加之研究”推估:
1896年98 000人
1943年164 000人
1945年162 000人
1950年174 000人
1965年241 000人
1896年汉人是 2 479 000人,其与原住民的比例是100∶4。
1945年汉人是 5 929 000人,其与原住民的比例是100∶ 28。
1965年汉人是12 387 000人,其与原住民的比例是100∶2。
2008年台湾的人口已经到了23 000 000人,如以2%计,则原住民应有460 000人,这是现今原住民人数的最大估算数,但实际人口可能还低于此数字。平埔人早已融入汉人社会,如今无论是九族或是十三族,都是弱势族群,政治、经济与社会上都处于弱势地位。
九、结言
本文未详细讨论到台湾本地人的另一大族群客家人,是因为资料太多,当另辟专文讨论,故本文的台湾本地人,是包含了闽南人及客家人并在一起算。事实上,无论居台的本省人及外省人基因上都是汉人,在血统、文化与历史上都属汉人社会。台湾的多元化只是在社会性方面,所谓的“族群问题”根本是政治操作。兹举一例,有谓台湾的当地人多是平埔人的后代,这是不对的,汉人中混有原住民的血统虽是正确之事,但血统的追根溯源,是要从基因上来谈。男性的Y染色体是主要因素,女性没有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台湾没有大量汉人妇女嫁给原住民的记录,历来外来移民多是男多女少,外来移民娶当地女子形成当然情况,这是台湾汉人远多于原住民的一个主因。(作者任职于台湾大学历史系)
[责任编辑:张瑞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