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交流专题  >  第二届  >  领导声音  > 正文

许嘉璐:忍看尘沙昏日月,遥知浪里有风雷

2012-10-29 14:12 来源:民进中央宣传部 字号:     转发 打印

  (第十届、第十一届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在“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上的闭幕辞全文) 

  这次会议正如两千多年前太史公所说,力图“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中华历来的学术精神,在我们这次会议上得到了很好的弘扬。大家的发言,不管观点是否一致,不管谈儒家还是道家、墨家,不管谈中国还是中西对比,都贯穿着显著的特点——每篇发言都浸透着两岸学人对中华文化的珍惜,对国家与民族的挚爱,对人类与未来的关心,呈现出中华学人的良心、良知和良策。当然,我们仍然是坐而论道,难免有书生之见,但是这种珍惜、挚爱和关心的态度,却集中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特色。 

  大家的发言中蕴涵了或隐或现的深沉的忧虑。在当今的世界,当经济成为唯一追求之时,当一切东西包括人格都成为商品之时,当消费成为人生的全部、当欲望被殖民化之时,当物欲成为人的心灵之神、形成拜物教之时,当媒体的信息技术成为新型的统治霸权之时,当欧洲中心论在本土受到严重批判、可仍然是众多国人心中的圣经之时,我们将何去何从?当两岸众多青年认同他人,甚至无所认同,成为萧瑟秋风中的落叶,成为大海中无帆无舵的扁舟之时,当有人丧心病狂,企图践踏中华文化、分裂祖国之时,我们将何举何措?这种忧虑是对祖国文化的忧虑、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对人类未来的忧虑。 

  中华文化五千年来经历了多次否定—肯定、否定—肯定的过程。不断的否定之否定,终于锤炼出14亿人认同的文化感受和理念。即便如此,在我们所认同的文化感受和理念中也包含着种种歧解和意见。也就是说,中华文化至今仍在接受实践与人心的检验和锤炼。与此相对,现代的欧美文化、工业文化,或者叫现代文化,历史不过300余年,它所受到的检验与锤炼远不如中华文化。当前西方发起和推动的全球化,实际上也正在检验和锤炼这种文化本身,否则就不能解释为什么西方先后出现了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出现了法兰克福学派、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中华文化与希腊—基督教文化二者比较,一个经过几千年的锤炼与检验,一个经过几百年的锤炼与检验,并且都在继续接受着检验与锤炼。那么,何必非以西为真,而以中为伪呢?何况,当代的西方文化已经显现了它的弱点,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许多国家和人民,包括海峡两岸的人民都已经享受到了它的好处——丰富与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地球上不同地区、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接触。但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也有严重的弊端。它不停刺激人类的物欲,使享受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时尚成为人们乘坐的高速列车,同时疏离了人们相互的情感。对客观世界而言,则加速了对人类家园的毁坏。在文化上,则抑制并破坏了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其实,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面前,每个国家和民族都面临着抉择。 

  既然经济全球化无可回避,也不可能回避,那么就应该趋其利而避其弊。怎么样趋其利避其弊呢?中国大陆在经济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依靠社会主义制度,集中财力用到薄弱地区搞建设。比如西部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就是为了减少、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2004年,政府将财政收入的47.7%转移支付到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建设。同时,各级政府把农业问题、农民问题提到日常工作的首要位置,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成为发展的重要目标。此外,或由各级政府提供,或由中央财政支援,对城市待业者、生活贫困者提供“社保”,用以缩减城市中不同人群间的收入差距。1997年到2003年,中央政府已经投入7千亿元人民币用于环境治理,以抵消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转嫁环境危机所带来的恶果。这一系列措施可谓“避其弊”,而不断地扩大开放,就是“趋其利”。除了政府行为,市场规律也会进行自发调节。比如今年在广东深圳、东莞出现的“民工荒”,就是市场规律对于这种弊病的补偿。民工工资过低,农民不来打工,导致工厂停工、半停工,于是企业只好提高工资待遇。 

  以上是就经济方面而言,但是,趋其利而避其弊,还必须要有文化上的措施。此次与会学者众口一声地呼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和当今的时代精神结合,和西方文化中的有益部分融合!如果说中华文化的固有成分中,已有一部分和当代不相适应,那么我们也应看到,西方的固有文化中,有更多的成分和未来不相适应。正如很多学者指出的,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趋势,不仅导致了对环境的破坏,而且带来了对人伦的破坏,对人类精神的破坏。那么,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文化呢?统而言之,就是符合主客观规律、有利于主客观发展的文化。或者用大陆上的话说,就是“先进的文化”。这种文化,以我的理解来说,就是追求和谐、重视义务、渴望稳定、尊重自然、讲究道德、推己及人、自律自省、修齐治平的中华文化,与鼓励创造、重视权利、喜动思变、讲究他律的希腊—基督教文化的融合。就中国而言,唯有此道才可以实现中华文化的再生;就世界而言,也唯有此道,才可以避免走向自身的毁灭,因此也可谓之“救世之道”。中华民族在人类文化激荡的时期,应当主动迎接挑战,和异质文化接触,从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并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奉献给各国人民。这也是中华民族义不容辞的义务。 

  中华文化自周公以来,都是根植于农耕生产的文化。几千年农耕生产的背景,使得中华民族对人与人、人与天、现实与未来的关系,都有了长期稳定的观察和积累,同时也对所观察的现象和规律进行了提炼和概括。用汤恩比的话说,几千年间,中华民族迎接过多次挑战。在回应挑战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对上述三种关系的观察和认识不断提高,不断醇化。单就儒学而言,战国时期,它不断吸收其他各家的营养,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主导;中唐之后,又大量地从佛学中吸收营养,孕育了宋明理学;现今,在中华文化又一次迎接挑战的时候,“新儒学”应运而生。这一过程今日尚在延续,最近一次世纪之交时又出现了“新‘新儒学’”。这是中华民族勇敢与智慧的体现。历史上,我们多次迎接挑战,也多次胜利地回应了挑战。尽管从19世纪起,基于农耕生产的中华文化受到了基于工业生产的欧美文化的强烈冲击,但是中华民族没有倒下;尽管当年的枪炮与鸦片极其强烈地震撼了国人的生命与神经,但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先驱们,终于不畏艰险,探索出了富民强国、长治久安之路。这样一条路可以由一位伟人提出,但里面包含的却是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无数代人的智慧。例如,在今天内地的建设规划中,有不少就是孙中山先生当年《建国方略》中的项目。我们在进行工程、措施论证的时候,也常常要引用孙先生当年的论述。这只是一个直观的例证,至于思想与心灵上的承续,则是不胜枚举。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这一次的挑战不是来自枪炮与鸦片,而商品与欲望所带来的冲击更为猛烈。但是,凭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凭着几千年积淀的深厚文化,我相信我们仍然能够成功地应对这次挑战。此次会议及大家奉献的真知灼见,就是最好的证明。 

  忧虑往往是新生的前奏。此次会议有众多的朋友来自宝岛台湾,大家都极为关注如何遏制台独,促进祖国统一。我们知道,唯有祖国统一,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中华儿女才能再次共享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大国荣耀。开幕时我曾讲过,只有弘扬中华文化,才能真正统一中国。这是因为文化的认同必然导出国家的认同;反之,文化的分离和迷茫也必然导出国家的分裂。同时文化也作用于人的心智,心智也关系着国家的分合与存亡。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一面明镜,可以映衬出不肖子孙与叛逆者的种种丑态。为了继承祖先遗留的国土与精神,为了中华民族能以平等的姿态尊严生活,为了全人类的和平与幸福,我们应该用我们的脑、我们的口、我们的手、我们的心,筑起中华民族新的精神长城! 

  我曾经两次前往台湾,虽然每次时间都不长,但我几乎走遍了全岛。宝岛使我产生了深深的眷念,那里也是祖国母亲的肢体,每一寸土地、每一片花草,都与我有密切的关联;那里也有我推心置腹的朋友,虽隔峡相望而无时不思;那里更有浓郁的、我熟悉并深爱着的中华文化。而今每当宝岛的朋友传来音信,都能引起我无限的遐想,令我心痛。 

  2004年9月,中国民主促进会网站开设了“关注台湾”专页。专页的主编邀请我撰写导语。我思来想去,千言万语又岂是短短导语所能涵盖?于是诌了一首打油诗: 

  正趋耳顺两游台,暂别依依道再来。忍看尘沙昏日月,遥知浪里有风雷。 

  我是乐观主义者,我坚信:风雷将烈,尘沙必消;日月潭将真正地清明,我也将真正自由地重踏宝岛的土地。 

  在此,我想再次感谢淮安父老乡亲对这次会议的支持,向淮安市各方面的领导,向参与会议筹备和服务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也请允许我作为会议的主持人和协调人,对海峡两岸学者的支持、配合、参与和奉献表示衷心地感谢! 

  最后请所有的与会学者接受我的祝福——祝愿我们在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在拯救我们自己的灵魂同时也拯救全世界的过程中,尽更大的力,取得更大的成绩!我还想再补充一句,请所有的台湾朋友回去以后多多珍重。 

[责任编辑:张瑞宸]

相关阅读:  

涉台常识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