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交流专题  >  第二届  >  报道集萃  > 正文

两岸学人携手共筑中华民族新的精神长城

2012-10-26 10:09 来源:民进中央宣传部 字号:     转发 打印

  金秋的淮安,花坛锦簇,绚丽多彩。11月1日到4日,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80余名专家学者欢聚在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参加由叶圣陶研究会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共同就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展开交流和研讨。

  百脉通流炎黄血,未曾相识已相亲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中国统一联盟副主席、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晓波等近50名台湾学者,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教授、常务副院长胡从经等香港特区的学者,以及著名作家王蒙、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高占祥等27名大陆学者共80余人。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全程参加会议、常务副主席张怀西到会亲自主持。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王富卿以及中央统战部三局、一局有关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

  当第一批从海峡彼岸远道而来的客人走下乘坐的大巴时,就已充分感受到了大陆主人的热情和真诚。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张张灿烂的笑容,虽然初次相见,却让人感到贴心和自然,让人不禁想起家的温暖。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都用同样的中国话研讨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个大家共同担忧的问题。无论是在专题演讲、小组讨论还是在茶叙中,大家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与会的真切感受,不时掀起思辨和情感的热潮,会场内外一直洋溢着浓浓的同胞情和学者谊,其间体现的 “血浓于水” 的骨肉真情感人肺腑。。

  高占祥在11月1日的专题演讲中诵诗一首,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多少次峰回路转,多少次雪后春寒,多少次隔水相望啊,多少次梦里团圆。相思树啊相思树,你亭亭玉立我心间;大海割不断你的情意,大溪流不走你的缠绵,长江诉不尽你的钟情,黄河唱不完你的思念。相思树啊相思树,你亭亭玉立我心间------”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著名歌唱家吕丽莉在大会交流中激动地说:“我们身上都流着中华民族的血,但是两岸同胞却隔海相望。文化人懂得尊重人民的心声,是不分大陆、台湾的,让我们用文化带动政治,早日成为一家人!”

  在淮安市委、市政府举办的文艺联欢会上,台湾师范大学文幸福教授朗诵了因病不能到会的陈新雄教授为这次会议写的《水调歌头》,表达了与会台湾学者的共同心声:“汉唐盛世,还须空待几春秋。近日人常亡本,立国不知文化,真令祖宗羞。从今清旧耻,宗社永无忧。” 在研讨会闭幕式上,台湾淡江大学教授王甦专门题写了藏头诗,祝愿“中华一统,两岸和平”!  

  同究中华文化之血脉,共求传承发展中华文化之良策

  研讨会期间,学者们进行了大会交流、小组讨论,提交了论文70篇,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各自的见解,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的;既有从古论起的,又有就今言今的;既有用传统方法的,也有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与方法的,可以说是多姿多彩、异彩纷呈。大家的意见并不完全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大家在争鸣当中增进友谊,深化对文化的认识。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共同的感情纽带,也是海峡两岸“和”的基础,这是两岸学者的共识。 正如高占祥先生在演讲中指出,从文化上说,两岸不存在统一的问题。因为两岸在中华文化这个问题上从来也没有一天分离过。一样的说中国话,一样的姓中国姓,一样的取中国名字,一样的过大年过小年,一样的烧香拜佛祭祖宗,从古到今天天这样,月月这样,年年这样。中华传统文化早已深深融入两岸同胞血液中。王富卿先生在开幕式上深情地说,中华文化的根在大陆,台湾的文化与大陆文化一脉传承。两岸血脉亲缘山隔不住,水拦不断。只要维护一个中国,两岸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一天,一定会早日来到。

  全球化下中华文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与会学者重点研讨的问题。无庸置疑,全球化给中华文化带来很多新挑战:传统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传统的宗教逐渐消失、传统的社会组织产生动摇,交通的便捷,乡村聚落人口迁移至城市……也产生新文化。花莲师范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杨振良教授认为,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华文化的影响是重要的,当代中华文化内容却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文化。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环境相激荡,融合中西文化的精华,最后导入世界文化系统,但前提是:中华文化传统的内容是否先为世人所认同,炎黄子孙是否掌握了这份契机。旅美台湾学者、现代禅文化倡导者王绍璠认为,中华历史文化精神前后至少经历了五次大的和合交融,最终将促成今天以及未来百年间的中国文化新的复兴和光大。当前,进入WTO之后,又是中国新经济文化千载难逢的时机;它使得当代中国无论在体制上、观念上还是社会行为上都得到彻底的解放和开放。这种解放和开放正是第五次内外交融的真正之契机。现在是国泰民安的时候,我们中华民族欣欣向荣,而且国内已很开放了,中国人应该有所作为了。中国文化的新生,将为人类和世界继续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进而引领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文化走向智能、和谐与幸福之路。

  全球化下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是本次研讨会的主题。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已不可逆转,无论是已开发国家还是开发中国家,都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其中。在此背景下,发展民族文化必须顺应历史潮流,面向世界,向一切先进的文化敞开胸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民族文化创新的需求。明道管理学院中文系助理教授许淑华认为,全球化中的中华文化有三大走向:(一)发扬文化精髓确立对话空间。中华文化应该在和其它各种文化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充实和更新自身,以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二)发展创新使传统与现代接轨。不断扩充传统文化,由过去「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再注入「人与物质」的新架构。(三)拓展文化产业促进国际合作。

  淡江大学助理教授周德良在论文中指出,相对于全球文化之冲击,中华文化亦非处于被动状态,做为中华文化成员之一,大有可以努力之空间。简单的说,对内,我们可以深耕固有之文化内容,厚植既有之优良传统,这是学者专家可以努力的方向;而文化不能只停留在学术殿堂,仅供瞻仰,而是必须落实到人伦日用之中,由人表现出文化成绩,体现文化内容,故普及教育民众,使文化精神深植于毎个受文化教育之人,这是首要努力的工作,亦是中华文化族群所应有之认知。

  复兴中华文化,使其贡献于世界人类,当是两岸学人的重要责任和义务。许嘉璐先生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发展和振兴,最重要的是靠民族的文化的自觉。但是不可能要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有的人对文化都有理性的、系统的认识。因为无论是哪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多层次、多元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为如此。人各有所攻,各有所专。所谓文化的自觉,就是指这个民族的知识界,尤其是知识精英的自觉。因而,两岸的学人就历史地承担起了唤醒民族文化自觉的重任。这种文化自觉不仅仅是对历史地回顾,而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勇敢地吸收不同民族的文化,不断丰富提高本民族的文化,反对文化一体化的图谋。与会学者一致呼吁海峡两岸的知识界联合起来,弘扬和合文化,捍卫中华文化;建立正确的文化心态,对中华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创造地发展。他们建议,把握复兴中华文化的历史契机,进一步拓展两岸学者交流的空间,开辟两岸民俗文化、民间文化交流的新途径。

  统一祖国,要统一文化

  正如许嘉璐主席在闭幕式讲话中指出的:“本次会议浸透着海峡两岸学人对中华文化的珍惜,对国家对民族的挚爱,对人类对未来的关心,呈现出中华学人的良心、良知和良策。” 他呼吁,为了中华民族的祖先们留下的国土与精神,为了中国人能以尊严、平等的姿态在地球上生活,为了全人类的和平与幸福,两岸学人应该用脑、用口、用手、用心,筑起中华民族新的精神长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芮益芳]

相关阅读:  

涉台常识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