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交流专题  >  第八届  >  嘉宾观点  > 正文

张会军:推动两岸电影多元交融与繁荣发展

2012-10-28 11:15 来源:民进中央宣传部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华文明的五千年历史,维系于文化传统和民族血脉,其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影响力,仍然滋养着我们,是两岸中华子孙的丰富遗产,并在世界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天,电影产业仍然是各个国家最后一个面临全球化的领域,而电影在商业方面具有非常多契机,其主旨是处在没有完全被文化全球化的边缘领域。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开始注意两岸电影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其也成为我们视野中越来越聚焦的问题。 

  电影是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写照,电影产业既是一个商业经济领域的概念,也是一个文化传统意义的概念;电影既是一个文化研究的平台,也是一个产业研究的范围。电影艺术本身的形式和内容是一个国家技术、文化、精神的内涵;电影的技术质量和艺术成果也是一个民族文化、艺术发展水平的特征。目前两岸电影产业和电影发展的水平,既反映了一个两岸中华民族对电影艺术的重视结果,也标志着一个华语电影艺术水平和状态。电影领域的产业发展,有其相对的特殊性和行业性,也有其特殊的技术性、艺术性、商业性、操作性、综合性、群体性、形象性和长期性等方面的特点。 

  本次海峡两岸电影文化与电影发展论坛,将在海峡两岸电影文化与电影发展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也意味着我们两岸电影界的人士有自觉意识要共同搭建一个中华电影文化交流的平台,要通过一些有针对性和务实性的交流,促进两岸电影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一、今天世界电影本身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今天的电影,已经在其本性、特征、属性、制作、传播、影响方面,有了非常巨大的变化,甚至面临一些根本性的革命。 

  电影特性开始变化:电影诞生并开始的出现,是建立在“照相本性”和“物质现实的复原”的基础上,其电影影像本身具有纪实性、记录性和复制性真实、纪实的鲜明特征。而今天的电影影像创造,不需要物质和景物在摄影机面前真实存在,通过各种方法都可以最终产生不同形式的银幕影像,影像的创造也已经不具有摄影机、胶片的唯一性,其影像也不再具有真实和纪实的本性,而是完全是由实拍的、技术的、虚拟的、组合的多元方法完成的。人们不再相信电影的影像“真实性”,电影其艺术性也已经完全改变,越来越模糊在商业的运作的过程中。 

  传统电影面临挑战:传统电影开始就是建立在感光化学和银盐技术基础上的物理幻觉和材料视觉上,使得所有的电影创作者在电影制作的技术环节控制上,在技术上、在艺术上,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上直接面对的现实的被摄对象,所有的技术方法使用,都是为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效果。但是,那时的电影创作中的艺术表现虽然是变化丰富,但是,至高无上的艺术、方法、风格,仍然受到技术的制约,而今天的数字技术(包括三D技术),对影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和改变,在电影制作的艺术上不断探询和执著创新与电影数字精神的紧密结合成为了具有非常意义的行动。 

  数字电影技术突进:数字电影的技术突进,是现代电影新技术革命的结果。数字电影是现代工业技术的产物,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视觉效果,是一个综合影像结果。数字完成影像的过程,会涉及到设备、技术、艺术、硬件、软件不同领域的人员,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创作者在创新实现和创造影像的过程中,艺术效果更多依靠计算机技术、程序和软件完成,在艺术方法和艺术探究上,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追求更加新颖的视觉影像效果,从而改变了影像的风格和构成形式,电影艺术借助数字技术有了更加多元的探究、创意和创新。  

  可以预见,现代数字电影新技术的发展,将会对两岸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变化。 


  二、未来两岸电影界合作的重要性与展望:  

  电影作为世界性艺术已经跨越了百年岁月地长河,电影作为人类近代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人两岸的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是举足轻重的。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亚洲经济的崛起,亚洲主要国家的电影产量和质量在不断提高,其很多作品在国际电影节获得众多的奖项,同时,不同程度地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票房及文化影响。 

  台湾电影在上一个世纪,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特别是台湾的一些本土电影,在老一代电影人努力下,非常关注台湾现实的电影,这些电影在宣传中国历史发展、渊源、文化认同、大陆关系,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等方面,为台湾电影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由于后来世界电影、商业电影和电影产业化的发展,这些台湾艺术性比较强的电影已经很少拍摄,甚至失去了市场,整体的电影生产也锐减,电影市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窘境,但是,台湾电影的复苏,仅仅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在以前的很长时间,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两岸电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交流,特别是与两岸年轻人在电影上没有什么沟通,尽管大陆年轻人对台湾一些本土具有影响力的电影有所了解,但是,仍然看的不够全面。而台湾的年轻人更是对大陆电影没有什么了解,甚至对内地电影有排斥心理。 

  两岸在电影方面的接触和沟通是从电影教育开始的,工作做的也比较多、比较扎实,北京电影学院很早就与台湾地区的高等院校在电影专业教育方面有非常广泛地交流,而且,都有各自的经验和优势。北京电影学院先后与台湾艺术大学、台北艺术大学、台南艺术学院、台湾世新大学、台湾岭东技术学院及电影制作单位台湾宏广有限公司、台湾西基科技公司、台湾耀狮科技有限公司(YAOX5D)在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培养适应两岸电影产业发展的专业人员。 

  撇开两岸政治、历史的原因,我们要具有前瞻性地关注两岸电影未来合作,怎样使两岸电影与中华传统文化有所结合?怎样使电影产品在两岸有更好市场和票房?怎样的发挥电影作者个人的创意和创造性?怎样为各自的电影产业发展作出实质性的贡献?怎样地培养出更多电影创意和专业制作人才?怎么样使我们的电影作品可以适应世界电影产业各自市场的需求?怎样应对世界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产业变革和变化?怎样的进行两岸区域的电影资源的整合等等?。 

  两岸电影的历史、规模、特色不尽相同,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发展多元化的今天,希望我们加强紧密地合作,充分利用两岸的文化、地域优势和以往交流的基础,积极开展电影上的合作。 

  三、两岸电影合作可以开展和推进的措施: 

  现在我们相聚在这里,为我们的电影文化交流热情和务实再加一些温,非常必要,为此,为了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岸电影产业发展,我经过研究,提出如下的一些建议,供参考: 

  1)我认为,两岸的电影应该早于政治和经济进入全面合作的状态,通过务实的方式,建立两岸 

  华语电影合作拍摄制作机制和投融资平台,建立电影院线发行共享模式,电影专业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的构想和务实步骤。 

  2)尽快开展确定两岸电影工作多元交流的重点,改变目前两岸电影交流不对等的情况。应该是多举办一些主题性、特色性的电影放映,特别是一些在艺术上、商业上有影响力的电影导演作品的放映,通过这样的方式,全面介绍、沟通两岸的电影情况,减少生疏、远离的状态。 

  3)希望建立一个两岸共同的电影合作体系和机构,促进电影文化内涵、生存发展空间的扩大。研究如何做大电影产业,注意兼顾并坚持电影地多样性和多样化,发展电影产品并促进其产业的上游、中游、下游的各个环节的完整和连接,激励电影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使两岸电影产业茁壮成长。 

  4)两岸各自的电影行业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共同举办电影产业、电影制作和电影技术专题性的研讨活动,就两岸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关心的问题,进行具体地协商和研究,分享两岸各个地区电影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取得的成就。 

  5)现在是华语电影的蓬勃发展期,随着两岸经济的开放,电影交流必将成为一种常态,面对这样一个变化,两岸在文化同源和语言同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共同建立抵制美国电影的环境,创造条件建立一个华语电影的环境,首先,形成非常独特的市场氛围,在亚洲打开电影市场化的局面。 


  6)在电影文化方面要开展更多、更务实的展览和交流活动,特别是加强电影人员和电影放映方面的文化交流,进行中国传统历史和中华文化的宣传,针对青年人,开展一些电影活动,加大交流和了解,改变青年人对两岸电影的看法,同时,形成非常强势电影影响力和文化渗透力。 

  7)开放两岸电影人士交流机制,制定积极办法,放宽两岸电影制作公司合作电影拍摄地限制,提高两岸演员参加电影拍摄的比例,不限制人员、演员参加的数量,允许在两岸更多播放电影,积极开展两岸电影的引进、合拍、放映等相关的工作,特别是研究如何开展内地与台湾电影节的合作。 

  8)建议加强两岸电影资料方面的学术交往,可以首先交换各自电影资料馆藏的部分资料;联合资料馆、图书馆,建立两岸影片视频查询系统;开设对应、便利地利用网络、电子查询的方法介绍电影产业、文献资料、海报剧照、专业知识的平台。 

  9)不定期的举办与电影文化、产业、技术有关的合作。合作开展对历史电影拷贝进行修复和数字化保存工作,建立互换、查阅、有关两岸相应电影影像资料、电影学术文献、部分早期电影、电影、资料照片;引进两岸各个出版社出版的电影专业书籍。 

  10)合作开展和组织有电影产业经验、制作经验、市场经验的专业人员,研究电影创意、融资、制作、发行等关系,举办两岸电影专业高级培训班,特别是有计划的培训电影专业教师,使之帮助解决不同学校电影专业教学和课程。 

  11)联合两岸数字技术制作公司,适应电影数字技术的发展,共同开展数字电影制作和三D电影制作,特别是要研究数字高清三D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运用,研讨我们如何应对并改变传统电影专业教学向数字技术地转变合格发展,使各自电影专业教育、教学和课程能够适应电影产业的发展。 

  12)沟通两岸动漫电影制作公司,合作开发、制作动漫电影,共同培训年轻专业动漫创意和制作人员,开展动漫电影的市场调研,研究数字技术、三D技术在动漫电影中的运用,研讨如何独立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动漫电影作品和后产品。 

  13)两岸电影院校的电影教育历史、规模、定位、特色不尽相同,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发展多元化的今天,希望我们加强紧密地合作,充分利用两岸的地域优势和以往电影专业交流的基础,积极开展电影专业教育、教学上的合作,可以在教师、学生、课程、拍摄、研究等方面具体开始。 

  14)不定期地举办两岸电影院校和电影专业之间有关电影教育、教学课程、教学示范、实践教学的交流活动,举行两岸学生电影作品放映交流活动,特别是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制作电影的沟通,通过学生具体作品的专业放映,使其各个院校在电影专业教学上有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15)定期举行电影教育、教学高层接触和互访,对口进行电影专业教师之间的教学上交流,研讨和解决电影专业教育中的相关问题,特别是互换一些教师、学生到对方学校进行教学和上课学习,交流各自电影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独特特点,使电影专业教育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 

  16)集中研究互联网时代两岸电影工业应该如何应对世界发展,重新思考研究电影产业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做大和传播,研究电影在今天如何创造条件在影院、手机、网络等相关媒体上进行传播,就各方感兴趣的电影问题进行专题讨论。 

  两岸的电影,有非常多的事情可以做,而且,做好了可以促进两岸其他方面的深入合作和交流。 

  我们要让两岸电影有一个最正式的方式接触,最紧密的方式合作,让双方找到彼此更好的生长的环境,所有的制片人、导演都要学会坚持内心,学会关注商业,真正在电影方面做大、做强。我们要特别鼓励两岸年轻电影制作人、导演,早一些进入正规的电影工业体制和领域,开始的时候,由于资金和个性的问题,可以,游离一段时间,做自己独立电影和作者电影,但是,最终还是要思考,自己的定位,面对电影产业机制和工业体制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影响越来越巨大,文化在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力中,跃居成为在世界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第三力量,中华文化历史、形象和文化实力越来越成为世界性关注的问题,我们不能等待,只有开始工作,通过电影,扩大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作者为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作者情况: 

  张会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北京影视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副主任; 

  北京影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张瑞宸]

相关阅读:  

涉台常识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