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6 13:16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小 中 大 转发 打印
电影如何反映文化?“《非诚勿扰》在大陆以三亿人民币总票房收入,创造了国产片票房纪录。然而这部炙手可热的电影在台湾只卖出两百万台币。”近80岁高龄的台湾著名导演、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行在研讨会上面对提问,每每拿出这个经典事例,寄望两岸电影人需不断加强沟通合作,借以促进两岸文化的统一与融合。
而这,也正是13至15日分别在上海和苏州举行的,第八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暨海峡两岸四地电影产业发展论坛的主题与目标所在,80多位两岸四地电影人在这场电影的“盛宴”中达成共识——繁荣电影产业,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倾力打造社会服务工作品牌
“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是民进中央社会服务工作的品牌之一。
“早年海峡两岸同胞的往来并不像现在频繁,交流交往的渠道也还不多。为了给两岸学界特别是文化界搭建一个长期的交流平台,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叶圣陶研究会名誉会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圣陶研究会会长张怀西的共同提议下,决定每年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纽带,邀请两岸学者就共同关注的话题进行研讨。”在12日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介绍了研讨会的渊源。
如今,研讨会已经举办到了第八届,影响力逐渐变大,学术水平也不断提升。民进与部分台湾学术界和政界也建立了良好关系,并与台湾数十所大学、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同时,台湾学者参加研讨会后,更增进了对大陆的了解。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从更具体、更务实的方面努力;两岸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必要向更全面、更广泛、更多元的目标发展。”在论坛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指出了研讨会更务实的目标。事实上,研讨会从第七届开始改变了就文化说文化的主题,而选择从两岸医学交流谈文化沟通,取得了全新效果。
“电影也是一个独特的文化载体,几千年的积淀使得中化文化成为中国电影的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就是中国电影的精神。”作为本次论坛的另一家主办方,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导演李前宽认为,此次以电影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两岸四地电影产业都正面临着压力和挑战,共同探讨电影与文化的彰显与交融,无疑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和借鉴。
为此,第八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的主题着力点——海峡两岸四地电影产业的发展得以确立,两岸四地电影人为了电影事业的发展真正地开诚布公,其中有交锋,也有共鸣,但大家都认同电影最终的胜利要靠文化的力量。
华语电影靠什么赢得市场?
去年以来,《2012》、《阿凡达》等好莱坞大片相继在中国创下票房奇迹,相反研讨会上有关专家透露2009年中国电影400多部中最后放映的只有100多部,“表面”、“庸俗”、“无趣”成为华语电影被诟病的标签。高成本大制作的西方电影高科技支撑下的巨大成功显示了好莱坞的魅力,有着共同文化渊源的两岸四地电影产业又该靠什么赢得市场?
“我已经20多年不进电影院了”许嘉璐的开场白,惹笑全场,却不是笑话。许嘉璐说,他知道专家学者不进电影院,农民和农民工也不进电影院,普通老百姓去电影院的频率又是多少?“从什么时候开始,大众电影开始不那么大众了。”
在对这个问题的自问自答中,许嘉璐称自己将文化需求分为三类,一类引导人们走向崇高,一类让人家保持平凡,一类则催促人们走向沉沦。他认为,凡是有正义感的文化工作者,都应该提倡崇高,允许平凡,拒绝沉沦,思考当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引导中华民族走向崇高。
无独有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对电影产业的发展也持同样观点。她认为,电影要反映现实,要让人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生活,这样生活有什么意义。如果电影只考虑视觉享受,不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不能传递希望、自由等理想,中国电影不会有长远的影响力。电影靠什么来赢得市场?离开制作,但也要有人心向善的力量,揭示社会变革的趋势,防止道德滑坡应该是电影的重要功能之一。
“越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越要用心拍电影”,台湾导演王童在短短几分钟的观点阐述中,屡次提及“用心”二字。他认为,如果华语电影只会跟着西方电影做表面文章,就会忽略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精髓,失去东方特色就更无法占领一席之地。
北京电影学院讲师唐梦也表示, 受到当前经济发展特征的影响,现时代的道德困境已经到了必须给予重视的地步。“因此中国电影产业的社会效益,是比其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社会功能上的要求。”
在众多对电影走向崇高的向往中,有一个声音十分特别,他是香港电影导演会终身名誉会长吴思远。“在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有好的电影也必然会有烂片,对此也该有包容。”以其最熟悉的香港娱乐片为例,他说,电影的功能有很多,如果你还达不到传递崇高的道德,能够用趣味和娱乐让受众获得纯粹的轻松,这也是一种不错的功能,很多不说什么大道理的美剧和韩剧却是用“笑中带泪”的方式给人希望。
两岸四地电影产业向何处行?
面对当前西方文化的强势包围,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如何与现代的电影手段结合,是所有华人电影界同仁面临的共同课题。“华语电影走向世界,需两岸四地共同努力,取长补短,形成‘大华语’地区。”这是两岸几代电影人的心愿,在此次论坛上再一次被提出。
大陆有全球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台湾则较早建立海外发行网络,具有丰富人才资源;香港电影在技术和商业运作上技高一筹;澳门在传承文化上有独到之处。经过对两岸四地电影产业发展背景的分析,论坛认为两岸四地电影产业携手开拓全球市场是绝对可行。
“两岸四地须以共同的民族人文资源为电影的根脉,构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底蕴。这样华语电影才能与美国好莱坞既抗衡又合作。”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为了此次论坛,专门抽出20多天时间在四地做了实地调研,他始终坚持两岸四地在电影上的通力合作,为了赢得在国际主流电影市场上的民族话语权,我们需要不断深入发掘本土民族文化资源的“原点”,不能亦步亦趋跟着好莱坞的脚步走。
“中国电影的未来在于青年,关键要造就一批青年人才。我们两岸四地电影界应该为这些年轻的朋友搭桥铺路,为新生一代的电影队伍成长做出努力。”
“电影有大片也有中片和小片,政府的责任要让中小片都有发行空间。现在电影院放映的只有大片,政府可以考虑通过免税等方式给小片生存空间。”
“数据显示,北京城市人口占全国城市人口的2%,但是电影票房收入占全国的13%,有的小城镇却十来年没有放过电影。专家们认为,华语电影只有打动自己才有可能打动别人。如何让华语电影先接受尽可能多的中国人的欣赏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问题。”
……
电影人的毫无拘束地畅谈,相互激发了更多灵感。李前宽在论坛上发出现场倡议,“两岸四地电影人建立一个电影发展联盟,在电影投资、拍摄等方面建立协作机构,开展定期对话和协商,促进本地区对电影的政策倾斜,共同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华语电影正处于转折点,本届论坛的举办得到了两岸四地电影人的肯定。电影是文化最生动活泼而易于接受的载体,华语电影如何重新起步,推进当代世界电影在文化和审美上多极均势、多边对话的新格局,有待两岸四地的共同解答。
[责任编辑:张瑞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