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俊武:承扬中华传统文化 积极构建老龄社会

2012-10-30 16:02 来源:民进中央宣传部 字号:     转发 打印

  承扬中华传统文化  积极构建老龄社会

  全力推进文化复兴和社会现代化

  党俊武

  [内容摘要] 本文认为,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也是重大的文化问题,需要从社会形态理论的视角来把握。中国注定要在老龄社会条件下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文化复兴的作用,围绕文化自觉、文化理想和文化创新,承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构建适应老龄社会要求的文化理想。这一理想内容丰富,但年龄平等、有意义的生命以及人类文化多元一体格局是重要的线索。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文化自觉 文化理想 文化创新 老龄社会 文化复兴

  (1)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将重塑(reshape)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格局。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规模、速度都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和发达国家不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在于“未富先老”,即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现代化进程。人口老龄化对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几乎涉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既有人口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既有社会方面的,还有政治方面的,更有文化方面的,它不是一个局部性问题,而是一个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人口老龄化对发展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它不仅影响每一个人的人生安排,而且影响家庭的结构和功能;不仅影响各市场组织和市场主体的运作,而且影响公共部门的治理导向和治理方式,从私人领域到公共领域,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都是本质的。人口老龄化对发展的影响还是持久的。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可以预见的未来看,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可能有轻有重,但大势难以逆转。

  (2)把握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从社会形态的视角出发。从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来说,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常态化的社会现象,即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这就是说,人口老龄化是不以人类个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它的到来不是好与坏的价值判断问题,也不是简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阶段性问题,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新的社会形态。据此,需要转变发展观,从老龄社会这一新的社会形态的理论视角来观察、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或者老龄问题,并建立新的理论框架和新的话语体系,重新审视人类在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努力构建理想的老龄社会。

  (3)努力实现老龄社会条件下的现代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与人口老龄化同步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后才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老龄问题。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但他们的实际情况是后工业化社会条件下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换句话说,他们在进入后现代以前,也就是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强大冲击。中国是在1999年就进入老龄社会,一方面,工业化的历史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现在正在进行艰难的新兴工业化里程;另一方面,城镇化的历史任务也远远没有完成,城镇人口目前刚刚突破50%。这说明,中国注定要在老龄社会的条件下完成社会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这是把握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国情。

  二

  (4)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本质上是重大的文化问题。在文化发展上,人口老龄化是个新命题。如前所述,人口老龄化问题既是人口问题、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但从终极意义上说,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根本上是文化问题。在微观上,它涉及个体生命的意义,直接触及生命最敏感的神经,直指人类的核心价值;在中观上,它涉及少儿人口、青壮年人口和三大年龄群体在文化上的关系问题,拷问人与人的关系,重构新的文化生态;在宏观上,它冲击有人类史以来建构起来的文化体系,并从根本上要求重构新的人类文化价值体系。

  (5)社会现代化需要文化复兴。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历程表明,实现现代化既是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化复兴的过程;既是经济增长、科技昌盛等硬实力的增强过程,同时,也是国民素质、价值观念等软实力的提升过程。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美国不仅重视发展硬实力,也重视提升软实力。中国要实现社会现代化,在重视发展经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复兴也是必然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实现社会现代化也就是马克思所谓的走向世界,而要走向世界,除了硬实力,必须要有软实力的强力支撑。

  (6)中国实现文化复兴需要解决三大核心问题。这就是文化自觉、文化理想和文化创新。简单地说,就是要解决中华民族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现在要做什么这三个问题。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倡导的重要概念,也是他临终留给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遗言。在费孝通先生看来,文化自觉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简言之,文化自觉就是任何民族都要弄清自己的文化是从哪里来的。对中国来说,文化自觉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是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发展的自觉。文化理想就是到哪里去的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文化理想就是要解决中国民族文化复兴的目标问题。毋庸讳言,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完全明确的答案。当然,可以肯定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不是简单地向传统文化复归,回到周秦汉唐,而是在高扬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充分吸收其他民族先进文化,寻找符合时代诉求、体现共同价值理念和反映普世价值预期的文化发展目标。文化创新就是弄清了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的问题之后,分析文化发展的现状以及与文化理想的差距,明确今后应当在文化复兴上做什么的问题。

  (7)中国实现文化复兴需要承扬中华传统文化。谈文化复兴首先要谈文化自觉,谈文化自觉首先要谈传统文化。有人认为,我们的祖宗究竟留下了什么,除了易经、儒学、中医,还有四大发明,其他没有什么了。这个观点需要认真思考。不过,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体就是儒释道,但核心是儒学,其内在规定性是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外在规定性是孝道文化。仁与孝互为表里。简言之,儒学的核心就是内仁外孝。这一点似乎没有太大争议。正如梁漱溟先生强调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要义是围绕人与人的关系而展开的,而孝道文化正是其标签。可以说,抓住孝道文化,就是抓住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牛鼻子。儒家孝道文化最关键的是要两个层面,一是敬爱自己的父母,即“老吾老”,二是是敬爱别人的父母,即“以及人之老”。前者为孝父母,后者为孝天下父母,由此形成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骨干和文化血脉。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优良传统文化,它的现代价值和意义毋庸置疑。只要有人类存在,孝道文化的精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血脉不可能动摇。实现文化复兴,必须坚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血脉,否则,文化复兴了,但文化上的自我也丧失了。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赋予孝道文化以人口老龄化时代新的涵义?如何创新孝道文化的实现方式,这是中国承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复兴的关键问题之一。

  (8)中国需要重建适应老龄社会要求的文化价值理念。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但归根结底,文化是使人成为人的观念构架,也是使人成为人的塑造过程,还是使人成为人的结果。老龄社会是更高级的人类社会形态,在文化发展上,它需要吸收年轻社会的优秀成果,但从根本上意味着一场文化革命。因为,在老龄社会,使人成为人的文化观念构架将会有新的要求,使人成为人的文化塑造过程将会有新的发展,从而产生了不同于年轻社会的新的文化样态。对于中国来说,寻找文化理想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追寻中国老龄社会的文化需要,重构适合老龄社会要求的文化观念构架,从而塑造老龄社会特有的文化理想,为实现文化复兴的目标找到新的方向。

[责任编辑:芮益芳]

相关阅读:  

涉台常识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