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之鹰:探析积极养生文化观的完善与发展

2012-10-30 15:56 来源:民进中央宣传部 字号:     转发 打印

  构建赡养尊严化教育理念框架体系研究——探析积极养生文化观的完善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  董之鹰

  摘要:本研究探析积极养生文化观的完善与发展,提出构建赡养尊严化教育理念框架及对策。作者认为,在赡养尊严化教育理念框架体系中,必须关注两个群体,不仅关注老年群体,而且要关注为老服务群体,才能积极应对赡养时空变化的挑战。本文认为,积极生存理念在于维护老年人的尊严,体现对老年人生命价值的尊重。积极生存理念需要自尊、互尊与他尊相融,建立在代际平等互动互利理念的基础上。封闭型、替代型、粗放型和双困型生存属于消极生存,其表现形式是“去赡养尊严化”,后果将使老年人的生存能量递减。寓赡养时空中嵌入尊严化教育理念,构建赡养尊严化教育理念框架,即坚持赡养自尊教育理念——赋予老年人养老选择权;坚持赡养互尊教育理念——赋予赡养与服务领域的各自功能角色,搭建新的代际网络结构平台;坚持赡养他尊教育理念——赋予老年人和为老服务者双重生存动力。在赡养时空中落实自尊、互尊、他尊观,科学把握赡养时空变化,以扩大公共利益、公共福利带动社会养老保障的全方位覆盖,保障老年人有尊严的生活,应成为养老保障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赡养  尊严  教育

  现代养生文化观中包含有许多因素,从宏观分析,诸如老龄社会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从微观分析,涉及每个老人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都有消极因素与积极因素之别。积极因素表现为晚年生存幸福感、尊严感、公正感、和谐感,赡养尊严化教育对积极养生文化观的完善与发展是不可忽视的。

  一、从时空视角探析对赡养尊严化的挑战

  受社会转型期时空变化的影响,对赡养尊严化的挑战主要是赡养期延伸的挑战和空间支持网络结构紧张的挑战。

  21世纪的老龄社会进入了人类社会的长寿时代。当代老年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则使赡养期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从人生50年延伸到人生80年,已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实践。对于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面临几代人同老的状况,要实现老年人在赡养期能够有尊严的生活,预示着严峻的挑战。现代社会与传统农业社会相比,我国结婚年龄在不断向后推延,代际间隔周期延长,当子女到而立之年,处于学业、事业的高竞争期时,父母已进入赡养期,代际赡养压力期提前到来。农业社会老年人对传统大家庭的依附,计划经济体制下老年人对国家单位组织的依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改变,原“养儿防老”、“单位保障”的旧平衡利益格局将为社会养老保障和代际网络支持养老的新平衡利益格局所取代,而社会养老保障全覆盖和代际支持的新网络结构都尚未形成。人口加速老龄化、高龄化,老年家庭少子化、空巢化,赡养比和劳动人口流动比加大,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显著特点。独生子女家庭和老年独居家庭、空巢家庭比例增加,轻代的学习就业流动压力与年老代的护理服务保障压力并存,靠后代长期赡养几代老人的压力将会困扰众多家庭,家庭赡养质量将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一些老年人因缺少社会和家庭的关爱,使赡养的自尊、互尊、他尊的价值感均下降。谢丽琴等以湖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在459名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样本中,抑郁比例为80.5%,高于一般人群的10%-20%。针对赡养时间的延伸和空间支持网络结构紧张,需要防止“久病床前无孝子”、“晚年贫困孤独无助”等困境的发生,避免社会经济愈发展,老年群体愈贫困的悖行,让长寿老人有尊严的生活,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是构建文明社会的历史使命。

  在时间和空间层面上,如果社会养老发展滞后于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老龄社会将处于不稳定、不和谐状况;如果个人养老发展滞后,将加速人的生理衰老、心理衰老、社会年龄衰老状况,其后果严重:老年人会陷入悲观厌世、焦虑、猜疑、空虚、忧郁、贫病交加、受歧视、虐待等困境,将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和包袱,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极大的挑战。

[责任编辑:芮益芳]

相关阅读:  

涉台常识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