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9 15:26 来源:民进中央宣传部 字号:小 中 大 转发 打印
传统是现代的母体,传统是现代的老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向传统文化寻找智慧。《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向后看不是倒退,而是一种回望历史、尊重传统、慎终追远的大智慧。有了历史人文的光照,我们的发展就有了方向,我们的未来就有了魂魄。
根据我的理解,人口文化是有关人口发展的观念、习俗、制度与法律等,包括了婚姻、生育、家庭、养老、迁移等博大精深的内容。人口文化的发展是与时偕进的。将人口文化扎根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中,就一定可以收到老树抽新枝、文化新发展的效果。
《易经》有一句话给人印象深刻:天地之大德曰生。根据我对《易经》的理解,它所揭示的宇宙大道理是“天地人和,生生不息”,可简称“和者生”。这里的“生”可以作广义的理解,包括了生生不息、繁荣昌盛、自强不息、永续发展等含义。进一步地,“和者生”才可能“和者进”,即天地人和谐共进的道理。
一、“和者生”的含义
本文所说的“和者生”包含的意思有三层:
第一,尊重差异。和的前提是异,过程是易,结果是同。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教授就详细论证过三者的关系。2009年12月29日晚,笔者有幸聆听了国资委主办的中外名人系列讲座杜维明篇“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中国”。杜维明兼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客座教授,国际知名文化学者。“文化中国”是杜教授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概念。什么是“文化中国”?杜教授认为存在着三个意义世界:其一,以华人为主建构的世界,在这个中文世界中,中国人占多数的多数,如中国、新加坡。其二,第二个意义世界是散布世界各地的华人,是少数的少数。其三,第三个意义世界是接触甚至喜欢中华文明的外国人,如汉学家、外交官、企业家、旅游者甚至包括领养中国孤儿的外国人。受文化中国的启发,2006年笔者在湖南实地调研基础上曾经提出“文化家乡”的概念并用来解释流出人口和家乡的关系(“人口流动与新农村建设——文化家乡的理论构建”,载于《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2期)。
人是文化的生物,人口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中国”说明了中国文化与人口的三种关系,即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与海外华人、与外国人。文化中国拓展了地理中国的概念。
杜教授谈到三个重要概念:异、和、同,并认为:“同与和是有区别的,和的对立面是乱和同。异是和的必要条件”。我的感悟是:这里的差异就是同一事物同一概念下的多样性存在,大到文明小到吃饭。“异”既表现在形式也表现在内涵,在功能上既可能互补也可能对立。
“异”的变化应该有两个路向:
(1)异——和——同。异是前提,和是路径,同是结果。当“异”的互补性增强当一定程度,就会达到和生的境地。和是冲和,是互动,是转化。结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认同,是趋同,是大同。同中有异,但是互补的异;异中有同,但是异的认同。
(2)异——分——乱。异是前提,分是路径,乱是结果。当“异”的对立性增强当一定程度,就会达到分离的境地。分是分开,是分别,是分离。乱是无序,是矛盾,是冲突。
现实世界存在着两种演变。两相对照,“和”与“同”是正思维、正精进。“天下大同”是终极价值。笔者结论是:和者生,离者死。合者强,分者弱。
差异代表了生态和文化的多样性。同不是简单的相同和统一,而是体现了和合的思想,有融合也有包容。我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权威学者费孝通教授曾经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古往今来的大同理想都体现的是和合的思想。
人口发展的潜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生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复合性,这就是因地制宜、分类发展的重要性,这是人口发展的规律性表现之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育首先是私权、是天赋人权,我们要尊重每一对夫妇和家庭自由而且负责地决定生育间隔和生育数量的权利。在确立这个大前提之后,政府和社会可以在文化和观念上倡导和追求适度生育和适度人口、优化生育和优化人口,同时在制度和行为进行生育的风险干预(如安全分娩、预防出生缺陷、控制不安全生育的环境和行为、规避独生的连锁风险、倡导生育的战略储备)、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构造多层面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包容融合。包容是一种态度、胸怀和格局;融合是一种变易、进化和发展。没有差别,就没有和合。实事求是地看待我国的人口问题,道法自然,有所为有所不为;因地制宜地促进我国人口文化的多元发展,尊重民情民意民俗,实施本土化和民族化战略,符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路线。
第三,共生共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谐共进,是天地人和的本意。人口的发展也要道法自然,否则会违背规律、遭受惩罚。
和者生的前提是强调生态平衡和生态进化或者说和谐共进。我们需要提出和强化三个主要概念,即人口适度、人口安全和人口优化。
人口安全是指人口生态平衡,男女老幼的人口规模和比例适度。在这个方面,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包括了性别失衡和少子高龄化两大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倡导性别平等文化和社会孝养文化以及人口安全文化。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层面,适当的生育储备和人口储备也是人口安全、人口适度的战略需要。
人口优化是指人口生态进化,人口要取得积极的成果,就要关注人口生态中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的自由、全面、协调的发展,优先投资于人的发展,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不断优化人口的结构和功能。
生育优化是人口优化的基础,包括了遗传上的优化、生态上的优化和环境上的优化。我们需要从十大方面积极倡导和努力完善性别平等、城乡对等、人民满意、家庭幸福、民族团结、国防安全、人口优化、环境优化、社会和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人口生育政策。
二、在生态文明中理解和定位以人为本
易经的智慧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天地、阴阳、男女、父母等概念出发,论述了万物的变化不是增加就是减少,演绎出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无穷变化。在社会演变过程中,人是发展的主体。
天人相应,天地人和,天地人三才,关键在人,在人的修为。人者,仁也。在复合的生态系统中,人的生态位最高,生态责任也最大。人可顺天而难胜天,我们要准确理解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要以生物圈的总体生态循环、平衡和发展为依托,生态的优化是更大的目标。在复合的自然社会生态中,一方面,社会进步要以人的尊严、权利和发展为本,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方面,生态进化要以人的道德、责任与建设为根本,所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口人口,一人一口,但是人决定口而不是相反。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统筹人口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易经中提出了“天行健”的宝贵思想。君子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所以,改革、创新、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我们不能沾沾自喜于已有的成绩,还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居安思危,反思过去,展望将来,和谐发展,不断寻求人口发展进化之道。
第一是平衡之道。道分阴阳,生态平衡。社会和谐需要关注人的自我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需要人文主义和终极关怀,需要考虑:个体的安身立命,群体的健康互动,社会的持续和谐,天地的道法自然。
第二是变易之道。遵循规律,循道而行。道可道,非常道。变易的是象数,不变的是规律。万物变化有规律可循。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人类要敬畏的是内心的道德律和头上灿烂的星空。哲人智慧光耀千秋!
第三是和合之道。天地人和,万事兴旺。和合生气、和合生旺、和合生健。和合消融对立促成统一,自由包容有容乃大。大和大生,小和小生,不和不生。
第四是行健之道。天地行健,与时偕行。这是实践之道,行甚于言。“健”的姿态是积极的,进取的,一边是人,一边是建,人乃天地之秀,有所作为体现的是自强不息。有所不为体现的是遵循规律,道法自然,有自知之明。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源源流长,没有自强,发展不到今天。
三、四字真言的启迪
《易经》乾卦讲到四个字,即元、亨、利、祯,包含了天道、地道、人道的大智慧。
首先看元。元同源。万物有源,天地为母。所以,我们要敬天礼地,继而孝亲爱人,弘扬仁义道德——仁爱、孝道、共进。这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本源。人与自然和谐体现在天人相应,天人共进。生态文明就要体现这样的大追求,以天地为怀抱,以生态为舞台,有所作为。生育文明是人类文明之基石。在统筹人口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生命、维护人权。生育是人口之源。生育决定人口的发展,决定人类的未来。生育孕育希望,优生成就未来。元的意识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报恩反哺文化的支撑。唱响与发展优化人口、优化生育的文化。
其次看亨。亨通享,包含了共建、共享、共赢的思想。有了这个思想的指引,就可以共筑公民社会、和谐社会、道德社会和幸福社会,让为社会做出贡献和奉献的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和机会,而不被社会遗忘。生育计划要融入生育关怀之中,以关怀始,以幸福终。
再次看利。利源权。权利权利,天然相连,不可分割。易经讲“利见大人”,意思是说要为大多数的利益负责,就是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天地大道,民生大事,万世根本。民利所在,民心所向;民权所在,民利所生。还权于民,赋权于民,造福于民,是古往今来的大方向。构筑以权利为中心的人口政策体系任务艰巨,但道不远人。
最后看祯。祯实正。人间正道是沧桑,是平衡、是变易、是和合、是行健。人类需要保持正心、正见、正思维、正精进,这一切都需要强调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发展科学。人口发展的正道是什么?简单说,就是优化人口生态,促进和谐发展。道法自然,实现人口积极、健康、协调、平衡、持续的发展。
作者简介:
穆光宗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
[责任编辑:张瑞宸]